王華偉
摘 要:老師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信以及自尊心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許多學生因為老師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或者輕視、鄙夷的態度而導致自尊心受到傷害,成為學困生。
關鍵詞:教學效果;平等對待;學習興趣;學習信心
隨著課改的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但是因為有一線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總結,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明顯。高效教學主要是師生之間的教和學的關系,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老師的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
一、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
學生是教師的教學對象,了解學生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學校的數學老師或多或少地都會相對偏愛一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對這些學生的重視程度也更好一些,而對于那些數學成績稍差的學生就會缺少關心,這樣很容易導致兩極分化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老師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看得過于重要,將全部的教學重點和視線都放在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知識灌輸上,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作為一個老師真正的責任和義務,從而缺少對學生的心理、思想以及實際學習情況的了解。
二、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老師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信以及自尊心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許多學生因為老師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或者輕視、鄙夷的態度而導致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學習越來越充滿抵觸和恐懼,最終導致成績越來越落后,甚至后來的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因此,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偏愛成績好的學生,也不忽視成績差的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同樣的愛心和耐心,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信任。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心理的解讀,并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恰當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老師需要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在自主解決數學難題的喜悅中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老師師德的表現。了解學生的認知和心理,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老師應該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調整,使教學質量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參考文獻:
劉儒德.基于問題的學習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