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坤
摘 要:作為一門結構復雜、邏輯縝密的學科,又是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數學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初中數學基礎打不牢,對以后的高中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都有很大影響。如何將數學課完美推進,以多彩、激情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直思索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反思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數學教師,筆者有以下幾點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總結反思。
一、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筆者在數學教學中,經常將生活實際引入課堂,幫助學生理解,也能讓學生在生活中信手拈來,隨時隨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在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有理數》的第一部分,就是“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的教學。這節課更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先拋磚引玉:“同學們,我們都見過溫度計,把它放在溫水中,刻度顯示在30℃上,說明現在的溫水是30攝氏度,如果把它放在一杯冰水中,刻度在0℃以下的第5格,那這是多少攝氏度呢?如果我們說這時是5攝氏度,顯然是不準確的。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新的知識——負數。”然后,筆者讓學生列舉自己所見過的負數,“爸爸炒股,數字顏色變綠,前邊會出現一個小橫線,就是負數!”“我們家的記賬本,一個月花的錢比掙的多,就是負數!”“盆地的海拔也是負數!”在爭先恐后回答中,學生很快了解了負數的含義。
二、合作學習,一舉多得
筆者授課時,經常會劃分學習小組,各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合作學習。例如,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簡單統計圖》中,筆者就先將學生分成五人一組,進行分工合作。筆者為學生設定調查學校周邊文具店運營情況的任務,每個小組成員先分工搜集數據,到各個文具店進行調查,然后再把自己得到的數據進行匯總,并討論以何種方式呈現,是表格更好,還是柱狀圖更為清楚。這樣的分組合作學習,既能讓學生發動腦筋,也能體驗合作的樂趣。
三、充足的戰前準備
筆者常常教育學生,在考前要做好復習,不打無準備之仗。其實,教師教學也有同樣的道理,充足的備課就是教師的戰前準備。教師只有做好備課,對課堂教學有充足的準備,才能在固定的時間內準備好知識內容,既不會因內容過少而浪費時間,也不會因內容過多而拖堂。也只有這樣,才能以適當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知識有條不紊地呈現給學生。
參考文獻:
吳亞萍.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