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晗
摘 要:20世紀末,隨著克拉申的情感過濾的假說提出,讓人們逐漸地了解了單單只學習第二語言的理解性的語言,并不能讓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完成語言學習,因為語言的學習受到了較多情感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新課標的課程標準下,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對于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影響,他們大多數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信心且興趣不足。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因素;學困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各種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快,英語作為國際性的通用型語言,在我國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學作為英語教學的打基礎階段,而學生的年紀又大部分處于剛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段,他們由于生理、學習心理與各種觀念差異都將影響其初中英語的基礎教育。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英語教師側重于學生對陌生語言的一個認知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的情感因素大部分情況下都被忽略了。對于在初中一開始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我們將其定義為學困生,本文將從情感問題上分析如何解決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遇到的問題。
一、轉變消極的英語學習態度
態度是指一個人對待某種事物的一種感覺,可以感覺很好,也可以感覺很差,也可以覺得一般。這些都取決于自身對于這些事物的看法或者是由于受到外界某種影響而產生的看法,據很多的調查表明,學困生不管是在家或者在學校對待學習的態度都不是很端正,往往由于沒有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經常出現拖拉的現象,并且沒有上進的心態,轉變學困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各種有利于改變學困生的外界環境的因素整理并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深入了解學生為什么未取得好的成績,采用鼓勵的方式促使學生下一次努力發奮,爭取進步。而且學校不要一味以應試作為考核教育的第一標準,應該注重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提高學困生參與課堂的原動力,改變學困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實現學困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提升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英語的學習中,自信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調節劑,它可以讓學生更加有目標地面對枯燥的英語學習,并且作為學習生活的潤滑劑,讓學生越學越開心。且研究表明,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自信心一般都比較強,他們喜歡主動地學習,抓住每一次可以學習英語的機會,把枯燥的學習變成快樂的一種方式。所以,對于學困生而言,我們應該在課堂上給他們創造各種表現的機會,克服在人前讀說英語的心理障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慢慢地融入大的環境中來,自信地學習英語并與其他學習英語好的同學一起努力。
三、克服英語學習的焦慮癥
初中生初學英語時,由于不像漢語一樣可以天天作為溝通交流的語言,因此,在學習英語之初,由于不是很精通,很容易產生語言學習時的情緒焦慮癥,而且這種焦慮癥多發于學困生中,其主要表現如下:用英語溝通交流時會產生焦慮癥,且學困生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知道如何完成。讓學困生克服英語學習的焦慮癥就必須讓學生解決以上幾方面的問題,方式之一就是引導學困生完成基礎英語的學習,在課堂回答問題時,適當根據他們基礎知識的強弱,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機會在課堂上溝通交流。讓他們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動力,走出之前的困境與同學一起進步。
通過分析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學習英語困難的原因,老師可以更加準確地提升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做好與之相符合的教學引導工作。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