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摘 要:初中生物是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實驗性的學科,新時期,隨著教育制度的變革和發展,人們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創新生物課堂教學思路做出分析,通過多個舉措完善生物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思路;創新實踐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初中生物學科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初中生物學科開展的目的并不是培養生物學家和生物研究人員,而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的素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但是由于受到語數外等主科的影響,生物課并未受到學生和老師的重視,因此,生物課的發展受到了傳統教育因素的制約,在生物課的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創新思路和實踐,才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課程編排上主要以語數外主科為主,而生物作為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也沒有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再加之受到學生硬件設施的制約,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生物雖然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就初中生物教材來說,科學術語比較多,學生接受能力低,造成學生生物課上不夠積極,從而忽視生物課。在學校方面,學校生物基礎設施有限,很多學校基礎設施設備不能滿足教學教程,因此,生物課的開設很大程度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老師方面,他們對于課程不夠重視,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始終以書本為主,沒有創新的教學思路,因此,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生物課程的上課效率。
隨著教育制度的變革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課程的創新性和實踐性,而生物課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更是應該得到重視,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生物課程的學習和探討中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生物課的學習效率。
二、創新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思路舉措
1.提高初中生物教師教學素養
古文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單一的書本知識進行講解,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教育行業的發展,新時期也賦予了教師新的意義和要求,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應該讓學生轉變為主要角色,而教師則是起到引導學生學習的角色,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素養上有更多的提升,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眾多的學生,所以,老師在道德品質及職業素養上都應該有更高的要求。
2.推動生物課程的開放式教育
生物課作為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是其必須具備的。所謂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就是打破傳統的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都是動態的、開放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僅限于教室、書本,而學生接受知識的方法也是注入式,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影響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課程的參與性。而通過開放式教育,老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開放式的學習方式,更能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內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3.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分層教育
一直在提倡因材施教,但是每個學生知識背景不同,智商高低不同,因此,很難實行因材施教,所以,為了保障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可以進行分層教育,即根據成績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教學中對每個小組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信程度,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訴,我國教育行業的創新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思路上進行創新,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周智健.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J].科學文匯,20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