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策
摘 要: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應該站在課程建設的角度,審視各種地方文化資源的課程價值,精心選擇,使其真正發揮作用,同時應正確認識課程含義,培養課程資源意識,充分利用地方教材,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關鍵詞:校本課程;文化資源;現狀分析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領域,沒有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就很難實現。新教材編者有意留下許多空間,以便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墒牵瑢嶋H情況是,大多數的農村學校和教師不具備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這是新課程推進的主要障礙。因此,重視校本課程開發問題的研究,探索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成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就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我校課程資源開發的現狀分析
對于我校教師來說,無論是職前培養還是在職培訓,都很少接觸校本課程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說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了。學校和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處于缺位狀態,他們的主要任務一直以來就是用教材、教教材。即便是近幾年了解了一些新理念,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仍然存在下列問題。
1.重視考試資源,忽視發展性資源
由于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受考試制度的影響和制約,教師把課程資源主要理解為應對短期效益的教科書和教輔資料,而對于學生長遠發展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卻被忽視。例如,優秀的影視作品、藝術科技活動實踐、自然景觀、社會實踐、地方文化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并沒有受到重視和利用。
2.不能走出校園尋找課程資源
我校一直推行封閉式辦學,教師重視校內課程資源的利用,而看不到學校外部的課程資源。教師只會利用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是不夠的,學校之外才是課程資源的海洋。例如,自然景觀、社會變遷、民歌民謠、節慶傳說、風土人情、歷史古跡、服飾圖案等,都是優秀的課程資源。
3.重視靜態的課程資源,忽視動態的課程資源
幾百年以來,我國教育者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把課程概念局限于學科,將教學局限于課堂,將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傳授者。所以,導致今天的教師只重視上級規定好了的、現成的、靜態的課程,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教材,學生的任務就是學教材,考試則是考教材,忽視了課程的生成性與建構性,使教學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實踐和社會環境,忽視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學生的學習成為單純的接受過程。
那么,我們如何對課程資源重新定位和認識,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是使我們走出“教科書是唯一課程資源”的狹窄天地,使課程由狹變廣、由靜變動,使課程資源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將學科知識、學生生活、社會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關鍵。
二、本地文化獨具價值的課程資源分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备鞯囟加凶约旱囊环剿梁蛢瀯?,有著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等。我校所在地榆中縣新營鄉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和自然資源。神秘的肅王壙、城隍廟,古樸的民俗風情,風景秀麗的馬銜山,獨具特色的皮肽果、蕨菜,初具規模的菜花種植等,這一切都是最豐富、最鮮活的課程資源,具有獨特的現實教育價值,如果加以整理、搜集,作為課程資源,對加強學生的教育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挖掘新營文化和自然的內涵,使之為教育服務是我校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工作。
三、開發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措施
我鄉地域文化的課程資源既然如此豐富,那么面對如此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呢?
1.正確認識課程含義,培養課程資源意識
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建立正確的課程觀,確立課程資源意識,認識到教材僅僅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只是課程的一種載體,不是課程的全部。新課程的實施,需要利用和開發大量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實際,聯系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聯系本地文化,根據學習內容與目標,靈活、有效地利用我們身邊的地方文化資源,為學生發展提供更為真實的學習情境,實現課程
目標。
2.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中留給學校自主開發課程的一片翱翔的天空,也是給予學校和老師的權力。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新課改的難點之一。開發校本課程離不開課程資源,而地方文化資源是寶貴、豐富的課程資源。因為它真實、易取且生命力強,所以應該充分挖掘,讓可以利用的地方文化資源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學??梢越Y合實際,依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立足學校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屬于自己學校的個性化的課程。我校已經開發的校本課程《美麗新營》和《本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等,具有較鮮明的地方特色。還有很多老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利用地方文化資源,使學生獲得了在書本得不到的收獲。
當然,地方文化資源不等于課程,從地方文化資源到課程資源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靠調查、篩選地方文化資源和課程設計來實現。需要選擇便于和教育教學活動聯系的資源,才能挖掘被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積累下來,校本課程的基礎內容就有了,開發課程也就不是困難的事了。
參考文獻:
[1]潘學中.談校本課程的開發[J].教學與管理,2000(08).
[2]王力紅.創新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01(06).
[3]楊小村.開發校本課程 辦出學校特色[J].中國教育學刊,2002(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