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穎
【摘要】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平臺”,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是教育改革下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只有教師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無限的活力和創造精神,培養更多的有知識有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互動;情感交流;習慣與能力;創造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已進深入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并不斷地發展?!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教與學的分裂狀態變為互動狀態,構建充滿活力的課程運行體系,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矜持的感情。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自覺調整學習方法和態度,在互動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并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諸多能力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為此必須構建中學課堂教學互動平臺。這里我僅從師生互動的角度作一些探討。
一、課堂中師生互動應以師生情感交流為前提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感的共鳴是課堂師生互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心理學家指出,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發動者和鼓舞者。學生和教師互相信任,相互尊重,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飽滿,學習的效率就高,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互動”則是達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意識,由知識的權威轉為平等的參與者和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由課堂的主演者轉為學生表演的發動者。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成為其中一員,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帶著微笑,帶著鼓勵把學生當作是共同解決問題的好朋友,以愛心細心營造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盡情地展現自己,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才能。
二、課堂師生互動應樹立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意識
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教”為重點變成以學生“學”為重點。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應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知識,發展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還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常常反思,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還要為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學生的思維的延續性,課堂不足課外補,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一系列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的地方。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拉近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以親近、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學習伙伴。
此外,課堂師生互動還應提倡學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之間合作學習互動,教師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搶答競賽或辯論賽,活躍思維進而提高表達能力。合作的內容也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三、課堂師生互動應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有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在課堂上往往不夠積極,在課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少,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多給他們創設參與互動的機會,使他們也體驗成功的喜悅。“愛其師,信其道”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對教師的恐懼,讓他們在一種和諧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效果自然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責任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時教師應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感。使他們想學、樂學、善學。這樣他們會更加努力。此外,教師應當布置多層次的分類的自選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選擇的空間,多角度,多層面的發展學生能力。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營造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探索、研究和總結,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可行性學習方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因人而異”,形成科學、系統的學習體系。
四、課堂師生互動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習慣與能力
(一)樂于傾聽的習慣
會聽話是一種能力,也是理解別人與人產生交流的前提。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就是學生了解別人的時候,也是學生把別人與自己比較、激發思考的時候。可是,課堂上常有學生不善于,也沒有耐心聽別人發言。所以,在一位學生發言之后,時常叫另一同學復述別人的發言、概括別人的發言,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二)善于表達的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能力,表達明白,簡潔,流暢,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對互動效果也有很大影響。說得太快太慢或聲音太小都不好,要讓學生明白發言的過程是跟同學交流的過程,所以要說得清晰、明白、生動。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信也就建立了。所以開始要求可以低些,可要求學生從有條理到簡潔,再到有感情,這樣一步一步提高表達能力。
(三)慣于反省的習慣和能力
沒有反省就沒有進步,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經歷,在吸取經驗教訓后,學生就成長了。
五、課堂師生互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靈魂
創新能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學生時代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期,所以必須從小抓起,從課堂教學抓起。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呼吸自由的新鮮的空氣,才能使他們充滿追求知識的激情,思維活躍,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應成為課堂上師生互動的貫穿始終的精神。
六、課堂中師生互動要選擇合理有效的策略
合理利用多種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巧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親自體驗;主張多向互動合作,積極嘗試自主學習途徑;力求培養創新精神,努力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平臺”,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是教育改革下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只有教師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無限的活力和創造精神,培養更多的有知識有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