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韻

6月24日下午,徐匯區人大常委會召開聽證會,對區政府即將出臺的規范性文件《徐匯區加強公房和售后房小區物業服務規范化管理考核辦法(試行)》(簡稱《辦法》)進行聽證,共有13名聽證人、12名陳述人和25名旁聽人參加了本次聽證會。這是區人大常委會首次召開集監督聽證與規范性文件聽證于一體的復合型聽證會。
確定“標的”,忙籌備
去年,徐匯人大出臺“六項制度”,其中提出要推進規范性文件制定前的協商和區政府重大事項及重大決策出臺前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初務虛會上,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高宏指出,要選擇涉及面廣、貼近百姓日常生活、可能形成各方利益博弈的監督事項舉行聽證會,使各方群體的利益訴求在人大這一平臺上充分表達、充分協商,以此督促政府發揚民主,兼顧各方權益,進一步提高行政水平。因關乎300多個老舊小區中居民的切身利益,也與街鎮、物業企業、居委會、業委會等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直接相關,《辦法》成為首個聽證標的。
為使聽證會達到預期效果,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城建工委在會前召開各類座談會10余場,廣泛聽取區人大代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方方面面的意見,力爭知民情、曉民意。區房管局作為文件起草部門,也先后召開了多場座談會,并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逐字逐句地對文件做了7次較大的修改,力爭在聽證會舉行前“打磨”出一份經得起各方討論的文稿。
發言有貨,建議實
會上,項目陳述人區房管局、財政局先后闡述了文件起草的背景、依據、要點。贊成的、反對的、發表意見的、提出建議的,各種聲音相互交錯,10名分別來自于人大代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律師、行業協會等群體的陳述人共提出50余條建議,還有7名旁聽人向會議提交了近20條書面意見。
有些陳述人直接向政府部門發問:“2014年相關預算執行率為什么只有65.8%?”“對于可能出現的物業企業拋盤行為,政府部門有無預見和準備?”“如何確保第三方機構在對物業企業進行考核時,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分?”
有些陳述人則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對物業公司的日常管理,強化對物業企業實際配置人員的日常跟蹤監管。”“第三方考核權重占到50%和考核達標分值定在80分,會造成最終分值區間跨度很大的問題,直接導致有些小區拿不到補貼。”
還有些陳述人建議:“把《辦法》的實行期限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與本市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接軌。”“在考核體系中加大業委會的評分權重。”“建立托底+獎勵的方式,一方面對持續走市場化道路的物業企業給予補貼,另一方面對承擔社會責任,為老舊小區進行托底物業管理的物業企業,要持續給予獎勵。”
陳述人的精心準備和字字珠璣,使各方利益充分博弈,也為政府部門繼續修改完善《辦法》提供了參考依據。
各方反響:效果好
區房管局、財政局負責人在現場回應時坦言,陳述人對《辦法》的理解都很透徹,發言“有準備、有內容、有深度、有啟發”,仿佛對《辦法》做了一次全面“體檢”,讓政府部門體會到了廣泛協商、匯集民智的重要作用。對于建立“托底”補貼機制和尊重老舊小區歷史遺留問題等建議,區房管局負責人當即表示,會后將進一步深化研究,使《辦法》更能體現民意。
全國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樊蕓作為聽證人出席了會議,她為聽證會這一形式叫好,認為不僅拓寬了百姓參政議政渠道,還將積極推進政府依法行政。
7月6日出版的《徐匯報》用兩個版面,以“廣開言路,充分協商,促進物業服務水平提升”為標題,生動全面地報道聽證會的全過程。報紙送到居民手上后,在全區都引起了一定的反響,斜土街道江南居委的居民代表直接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高宏表示,聽證會的舉行符合民意,也順應社會民主法治發展的趨勢,希望區人大能繼續在民生領域進行聽證,廣泛協商,督促政府進一步提升行政水平,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改善民生。
會后,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討論,形成了聽證報告,共提出了六大類21條建議函告區政府研究處理,從而使聽證會真正起到民主協商,科學“立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