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嚴
摘 要: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各個領域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其中也包括源遠流長的教育文化事業。在義務教育背景下,小學與初中階段的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也在逐漸改變思維,開展全新的授課模式。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思維培養
眾所周知,小學生一般處于6~13周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而在我國教育體系里,語文課是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思維是否活躍,是否可以在短暫的四十分鐘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行高效授課,就成為衡量其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為了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氣氛,營造有利于學生認真學習的環境,把學生作為教學課堂主體就顯得特別重要。本文就從意義和具體措施兩個方面進行小學語文課堂的分析。
一、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子女的教育與發展越來越重視,相比以前,我國小學教育已經在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世界文化的交融,國內教育越來越重視課堂的微觀情感教育,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以前的教育模式大多數都是教師獨立授課的單一形式,而在新時期課改條件下,我國小學語文課堂逐漸利用創新思想開創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這種模式是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接受教育,這種主體角色的轉變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讓教師以一種輕松的方式進行授課,形成愉悅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學生作為主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我們都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如果能在一項組織活動中認識自己、發揮能量,就很容易提高工作熱情,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價值,就會幫助老師有效教學,提高效率。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具體措施
1.在講課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和教師應該在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同時改進。首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學會和學生有效互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還能在學生困倦時促使其清醒。例如,在講授《沙漠之舟》這篇說明文時,教師應該抓住學生普遍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這種特點,對于一些數字和特點裝作“不明白”,進而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在通讀文章時“幫助”老師解決問題,這樣的互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認識自己的價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2.在課堂管理中運用情感管理,增強學生存在感
在校園里,學生年齡普遍偏低,為了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學會在課堂管理中運用情感管理去督促學生認真聽講,這是一種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講授李白的《贈汪倫》時,古詩的生澀難懂會使活潑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加以嚴厲的批評,不僅會使課堂氣氛沉重,還會使被批評的學生產生反抗心理。這時教師就應該合理運用情感管理,在課堂紀律上對學生溫和勸告,還可以根據所學古詩的友情與離別之情進行感情渲染,讓學生重新以一種認真的姿態回歸課堂。這種課堂紀律的情感管理方法也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措施。
3.利用小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積極發言的能力
追溯歷史,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非常單一,所以,為了迎合新時代的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學會改變課堂的授課模式,其中很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開展小組學習模式。例如,在講《大自然的懲罰》一課時,由于其問題的深奧與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在通讀課文后,給每一個小組20分鐘時間對文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且發揮想象去說明自己對自然以及未來的想法。這種討論學習的模式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在發表看法時鍛煉講述能力,這樣一來,整個語文課堂的學習都掌握在學生自己手里,從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學科,更是一種文學積淀與素養,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在未來懂得文字的藝術。現代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時代的號召下逐漸改進了學習方法,也越來越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意義,對進一步發揮其影響作用的方法展開思考,相信我國的語文教學領域會在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楊坤.淺析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群文天地,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