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宏
摘 要:幼兒園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機構之一,承擔著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使命。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兒形成一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并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養成性教育;補償性教育
一、養成性教育模式
所謂養成性教育模式,是指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由于受幼兒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教師應著重從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入手,以便使幼兒形成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勢與反射。養成性教育模式的具體實施,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育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康人格為目標。教師要善于發掘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不斷創新教育載體,改進教育方法。可以利用幼兒圖書閱讀時間進行責任感養成教育,教師可以事先設計教育內容和目標,并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通過觀察幼兒在看完書后如何放置書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責任感教育。有的幼兒會按原來的樣子放置整齊,有的則會隨便亂仍。老師要不失時機地表揚那些有責任感的幼兒,耐心教導那些缺乏責任感的幼兒,教育他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要虎頭蛇尾,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當然戶外活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載體,老師要利用好這樣的教育時機,通過“獨木橋”“學做解放軍”等游戲培養那些膽小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的性格。
2.典型教育,運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對幼兒展開隨機的、有針對性的教育
我們講的典型教育,更多的是指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模范、榜樣作用。正所謂:“師者,人之楷模也。”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不僅要傳遞社會道德準則,更要身體力行去踐行社會道德準則。教師要做社會行為規范的體現者,就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格,做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和示范。這也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期待,這樣,教師才配得上“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幼兒教師的職業人格作為一種“精神教具”和教育手段,直接作用于幼兒,通過鮮明的活生生的榜樣、示范來影響幼兒的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三部分第十條就曾規定: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角色要求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指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行為規則”。教師要能“讀懂、看透”幼兒的內心世界并與他們積極互動,為他們的發展和權利的實現創設最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3.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鞏固
對于幼兒來講,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加深對行為習慣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例如,在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方面,老師要有意識地為同齡段的幼兒創設條件,讓他們自主交往和學習。老師可以積極利用教室里的語言區、計算區、表演區、美工區、玩具區等區域,引導幼兒自由進入這些區域,自主進行交流活動。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積極培養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合作的技能。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還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
4.講授教育
即教師針對幼兒的某一心理現象,具體形象地加以講解,讓幼兒了解一些較為粗淺的心理知識,幫助幼兒認識到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他們改變對心理健康的態度。
5.家園密切配合,鞏固和發展幼兒健康心理
在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長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創辦“知識窗”園報、開辦家長學校、創立家園聯系欄、開展家訪活動。
二、補償性教育模式
補償性教育模式,顧名思義,是指那些已經出現了心理障礙的幼兒,除了應加大養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還應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治療。這種補償式的教學模式在幼兒期的使用價值是非常高的,效果也非常好。補償式教學模式的實施、行為問題的矯治,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對象的全面性與方法的針對性
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是面向全體幼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同時,針對幼兒存在問題的不同,應靈活運用各種矯治方法。
2.運用獎罰原則,改變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或癥狀并教給其適應社會的良好行為
我們的教育原則應該是教育兒童與嚴格要求兒童相結合,對待幼兒要平等。在運用獎罰措施時,應明確地讓幼兒了解獎懲的原因,為什么要獎,為什么要罰,不能模棱兩可。同時,運用獎罰原則還應該本著一致性、及時性原則,判斷幼兒行為的標準應該是公正的、一貫的,獎罰的時機也應該是及時的。
3.通過游戲矯正
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游戲室或活動角,幼兒在其內能夠發泄情緒、抒發感受、放松精神,最終學會控制自我,以保證心理健康。為此,我們便創設了一個“娃娃家做客”的游戲場景,重點培養幼兒的禮貌用語。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逐步學會熟練使用禮貌用語,在交往中解決問題,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李善英.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