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玲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盡管協定尚需要得到各成員國的正式批準,這場持續5年的談判終于有了初步結果。這項涵蓋全球40%經濟產出的貿易協定勢必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影響,進而影響到全球地緣政治,中國首當其沖。一時,雖然并非談判參與國,卻因為身處其所涉區域的核心位置,TPP成為中國社會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在亞太地區,美國一直面臨該地區盟友希望經濟上與中國保持密切關系,同時在軍事上獲得美國保護的雙重心理。從美國的戰略看,加大美國與區域內的經濟合作,是為獲取在區域內更大主導權的現實選擇,也是對美國在軍事上重返亞洲戰略的經濟補充。外間普遍認為,美國企圖借此減少中國經濟在該區域的影響力,確保其東亞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
此次協議的達成,不僅讓美國一下回到了亞太經濟舞臺的中心,更讓其推行的一套新的全球商業規則開始成為現實。
TPP突破了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將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貿協議。包括零收關稅、貨物、服務全部自由流動,所有經濟監管制度都必須統一標準,而且不僅涵蓋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還對勞工和環境、知識產權、國有企業等涉及國家主權的敏感議題提出要求,因其標準高,也被稱為“21世紀的貿易協定”。
然而,雖然中國本身尚有許多不符合TPP規則的要求,但像越南、馬來西亞那樣的發展中國家被包括在內,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則被排除之外,這顯然表明,本國的現有條件并非關鍵因素。
目前來看,對于不加入TPP的中國,最直接的影響似乎是其區域內的“零關稅”—TPP原則上要求成員國之間進行貿易時,取消所有商品的進口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出,TPP將會消除多達1.8萬多項產品的關稅,包括汽車、工具機、資訊產品、消費品、化學品及小麥、豬肉、牛肉等農產品。
例如,按TPP規定,紡織產品“從紗開始”之后的所有工序和原料,都要在TPP成員國內進行,才能享受12國內零關稅的待遇,這樣可能會迫使一部分紡織品企業將工廠從中國搬到TPP國家。由于關稅降低,在美國市場上,越南紡織和服裝產品可能會比中國產品更有競爭力,而馬來西亞和日本的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可能會替代中國產品。
總的來說,中國如果被這一巨大的區域經濟集團排除在外,貿易和出口、國民收入會有負面影響,可能會帶來就業減少和產業流失。因為加上制造成本、商務成本、關稅成本等,中國的商品價格是否可能和TPP體系內的商品競爭,美國等進口大國從中國進口商品會受到多大影響,都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但有人談到TPP讓中國經濟被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國有脫離世界自由貿易體系,被動閉關鎖國的風險,顯然是夸張之詞。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是12%,也為全球最多。中國已經和該協定中2/3的成員國簽訂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TPP的負面影響。
南開大學學者彭支偉曾做過估算,認為中國在目前的TPP格局下,每年的出口會下降0.32%,進口會下降0.53%,短期內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有限。
而且,盡管TPP涵蓋全球4成經濟總量,但產業鏈并不完善,與中國有直接競爭的主要是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輸出國,但很難想象它們可以有足夠大的承載力滿足以往由中國供給的強勁需求。
面對TPP協議的達成,中國官方的態度其實并不消極。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表示,“TPP是當前亞太地區重要的自貿協定之一。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笨梢?,目前仍然是留有很大余地的態度。
中國的另一個選擇是,另外建立一個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協定“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這個被稱為中國主導的“亞洲版TPP”,涵蓋了東盟10國、中日韓和澳新印16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和文萊在內的7個國家同時參加了TPP和RCEP的談判。
10月12日起,RCEP相關國家將在韓國釜山展開新一輪談判,由于美國主導的TPP已經達成基本協議,為了在貿易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相關國家在談判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性,普遍預期RECP談判也將隨之加速。
事實上,過去幾年,在TPP的談判進程中,中國已經做過一系列其他準備,包括在國內成立自貿區,提出向西發展的“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更是吸引了包括英法德意等美國傳統盟友的加入。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國際市場中的多年經驗,中國已呈現出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對外貿易開放格局,中國手中可利用的資源相當豐富,絕對不會被輕易地邊緣化。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外部壓力亦是改革的動力。某種程度上,TPP的目標同中國所期盼的經濟轉型的目標有相當多的一致之處。中國目前正在力圖推動的國有企業、金融、知識產權和勞動市場等多項改革,雖然從理論上原本已經形成一定共識,然而近幾年一直面臨著久拖不決的情形。在外部壓力之下,也許能有更大的改革動力。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進行了一輪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并以2001年加入WTO為契機,持續推動國內變革,成為WTO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國入世的成功顯示,TPP有可能發揮類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