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摘要】2014年是真人秀節目大發展的一年。類型細分多達二十余種,引進海外節目模式的機制逐漸成熟,季播成為常態。熒屏一片娛樂的風景之下,也看到有發揚成語、詩詞、國學等中華文明精髓的娛樂節目。綜藝娛樂節目的本土創新雖然艱難但有少量節目研發成功,并且取得一定的海外銷售成績。自2012年以來,國內綜藝節目經歷了從音樂選秀年到親子年,再到各種競技的體驗年。娛樂歡歌的背后,出現節目創意獵奇和窺視的極限挑戰與投資對賭的利益怪圈,導致了綜藝節目原創發展的錯向與節目生態的失衡。認準定位,堅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導向,才是各衛視的生存之道。
【關鍵詞】娛樂節目真人秀文化生態
從2012年浙江衛視引進荷蘭節目《The Voice》版權制作《中國好聲音》風靡全國開始,這種購買國外現成節目模式,再進行本土化打造的季播、制播分離模式的綜藝娛樂節目便成為衛視收視大戰中的香餑餑。如果說2012年是音樂選秀年,2013年就是明星親子年(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火爆熒屏),2014年則成了明星旅游、探險、競技的體驗年(各類明星戶內外真人秀節目充斥熒屏)。縱觀2014年各衛視的娛樂節目,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季播成常態,真人秀拔得頭籌
據筆者統計,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北京、浙江、湖南、江蘇、安徽、上海東方、天津、深圳等8個衛視頻道全年共播出75檔綜藝娛樂節目,其中季播節目64檔,占總量的85%。季播節目幾乎都是真人秀,而且類型多樣化。從節目主體參與者來看,有明星秀和平民秀;從內容來看有校園成長秀、軍旅體驗秀、科學真人秀、婚后體驗秀、舞蹈秀、口才秀、演藝秀、時尚秀等等;從主題來講有勵志秀、公益秀、親情秀、競技合作秀。隨著節目競爭的白熱化,各種創意類型頻現熒屏。
真人秀節目尤其是戶外真人秀的制作比較復雜、周期相對較長、經費較高,而且已經呈現大片化的趨勢。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制作成本高達8000萬元,音響設備200萬元。沒有巨大的經濟能力和影響力的衛視是不敢輕易嘗試這類節目的。上海東方衛視依托上海的經濟平臺和SMG(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智囊團隊,成為2014年季播節目最多的衛視,一共播出了12檔季播節目,類型遍布音樂、旅行、喜劇、美食、汽車、時尚、舞蹈、寵物、野外生存。
二、原創節目悄然生根
引進海外節目,學界和業界最擔憂的是本土節目的原創機制和能力。2014年值得提出的是,在眾多引進節目的覆蓋下,有一些原創節目橫空出世。八大省級衛視的63個季播娛樂節目中,聲稱原創的有15個,約占總量的24%,代表性的節目有校園成長秀《一年級》(湖南衛視)、明星跨界時尚秀《女神的新衣》(東方衛視)、全方位素人真人秀《中國式求婚》(天津衛視)、臺網聯動社交真人秀《百萬粉絲》(天津衛視)、藝術家(藝術品)主題真人秀《中國藝術范》(北京衛視)、喜劇競技真人秀《超級笑星》(安徽衛視)等節目。各大衛視在與傳媒集團合作的時候開始注重本土原創節目的創意和模式研發。例如東方衛視與廣東百合藍色火焰花費兩年時間研發的節目《女神的新衣》,“24小時制衣+T臺秀+競拍”的創意和節目模式完全自主。
三、浙江、湖南、上海東方、江蘇衛視領跑全國娛樂節目市場,央視引領娛樂節目的文化風向和精神品質
從季播娛樂節目的數量來看,東方衛視(12)、浙江(10)、江蘇(9)、湖南(8)、北京(8)排在第一梯隊。安徽(6)、天津(6)、深圳(5)緊隨其后。這并不是說誰的娛樂節目多,誰就占了上風,還是要有標志性的節目,例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湖南的《爸爸去哪兒》,東方衛視的《女神的新衣》。
從收視率來看,2014年上半年的收視王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2季)。后半年從10月初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開播以來,該節目的收視份額不斷上漲,從第二期開始到12月19日的第十一期,連續10期位列50個城市網的收視排名第一。2014年親子節目各衛視一共有20多檔,然而唯有《爸爸去哪兒》收視第一,除了它的明星陣容,節目精良的制作,精細的策劃,真實、合理、恰當的情節設置與不做作的鏡頭敘事、表現力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東方衛視雖然娛樂節目最多,類型也最多,但其單個節目在全國的影響力卻不及湖南和浙江衛視的節目。而安徽衛視打造的超級系列《超級演說家》、《超級先生》、《超級笑星》倒是在漫天的娛樂節目中給觀眾留下印象。
面對省級衛視白熱化的綜藝娛樂大戰,央視也有不俗的戰績。2014年央視共播出季播綜藝節目11檔,其中原創節目一檔,是年初播出的《中國好歌曲》。這一節目的模式已被英國國際傳媒集團購買,并賣給了越南國家電視臺。第四季度播出的與燦星聯合制作的《中國正在聽》更是革新了節目制播模式,采用全程現場直播,微信同步互動,以無剪輯、不修音、升巨墻為節目亮點,打造節目形式上的新意。
此外,央視始終引領綜藝娛樂節目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導向,無論是幫助普通人圓夢的《出彩中國人》、還是明星公益秀《夢想星搭檔》,亦或是綜藝脫口秀《嗨2014》,都從人物、嘉賓、話題、主題中呈現中國的時代特征、當代國人的中國夢、大愛精神和健康快樂的娛樂追求。《開講了》更是用明星演講式的口述經歷和感悟引領全國青年的精神世界,《謝天謝地你來了(2)》和之后的《喜樂街》用明星的即興演出打造高品質的智慧型文化欄目。
四、中間及邊緣衛視從題材上尋找突破口
在各衛視白熱化的娛樂節目競爭之下,處于中間和邊緣的省級衛視也根據自己的定位做出調整和應對。例如河南衛視打造的文化節目《成語英雄》,江西衛視打造的《帶著爸媽去旅行》,不失為一種創新。
深圳衛視更是在明星親子秀盛行的時候,推出國內第一檔生產真人秀《來吧,孩子》。節目直接追溯到生命的起點,關注產婦、產房、生產、生命,表現母愛、生命的偉大。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也對節目做出肯定的評價“盡管電視里播出的一些鏡頭令人難以接受,一個新的展示女性分娩過程的中國真人秀節目卻收到了廣泛好評”。
五、旅游、競技、親子、美食、時尚為殼,“文化”塑造為心
綜藝娛樂節目吸引眼球的第一要素是它的外在形式和內容,比如明星姐弟旅游真人秀《花兒與少年》,然而要保持節目吸引力并形成節目必看性,做成觀眾忠誠度高的節目,還要傳達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主題,這也是節目保持生命力的終極要素。2014年收視王《爸爸去哪兒》除了明星父子旅游的外在因素,真正打動觀眾的依然是明星父親與孩子在旅途中間傳達的互動親情和節目每期展示的當地特有的文化氣韻。
2014年綜藝娛樂節目外在的殼主要是旅游、競技、親子、美食、時尚。競技包括各種才藝競技和戶外生存競技。外殼有了之后,再注入獨有的節目內核即一份真摯情感或獨有的文化氣息。像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用明星實地尋找食材做美食的方式兌現主人公對朋友或親人的一份承諾,表達朋友間、親人間的真摯情誼。《奔跑吧兄弟》將地方文化融入節目任務中——白蛇傳說、東坡肉美食、烏鎮美景、敦煌大漠無處不體現獨有的東方文化。就連時尚節目《女神的新衣》,也在明星展示的新衣主題上試圖挖掘東方的文化特色,例如年代工作制服、大家閨秀、純真等主題。這些有“靚殼”、有“實心”的綜藝娛樂節目才能在殘酷的電視節目競爭中保持后勁。
然而,不可避免,眾多的娛樂節目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真人秀扎堆,陷入拼創意的獵奇性、窺視性與拼投資的高風險性怪圈
2014的真人秀節目比起前兩年,迅速增多。八大省級衛視75檔娛樂節目,63檔季播娛樂節目。同類節目也非常多,音樂選秀10檔,親子類全國24檔,戶外真人秀10檔,婚戀交友6檔,喜劇類5檔。在這樣的競爭生態下,對于創意而言,要更加大膽、可視、新奇,才能吸引眼球。因此有了生產真人秀《來吧,孩子》。一檔騰訊與世界知名制作公司Talpa聯合研發的生活實驗節目《我們15個》在招募中。這檔節目挑選15個背景迥異的陌生人來到美麗的山頂,共同生活一年。看他們如何生存、生活、創造,實現理想。節目號稱“無劇本、無死角、挑戰制作極限”,將生存真人秀至于極點,有點像美國當年的真人秀開山節目《幸存者》。
新奇創意和極限的制作必然需要經費的支持。大資金的投入制作需要承擔高風險。有些節目的盈利模式帶有對賭的性質。合作雙方劃定一條收視率的線,超過線,雙方分成,沒有超過制作公司賠償,具有明顯的賭注性質。很多節目從研發到制作、播出至少要用兩三年的時間,還有的節目今年播出,第二年便因為市場和同類節目的打壓被迫取消,不再播出。一旦節目收視不佳,便會給合作雙方和廣告投資方帶來巨大損失。燦星與東方衛視合作的《中國達人秀》第四季就因為更換節目評委,沒有達到預定的收視點而承受巨大損失。而這類節目在制作時為了保證高品質,就要不惜代價加大投資。東方衛視的《巔峰搭檔》要展示名車的高性能,每拍攝10分鐘,就會耗資30萬元。節目組展示的一輛豪華跑車,單是從德國運來的費用就高達100萬元。這樣就陷入一個可怕的怪圈,要想保證高品質就要大制作,花大錢,而一旦節目收視不佳,一切就會損失殆盡。節目將來收視如何,押注、搏一把的心態占據上風。
因此,跟風、扎堆做真人秀節目,并不都是件好事。要立足自己的定位和實際能力,跳出競爭的漩渦中心,從整體的視野明確自己的發展策略。
第二、制作模式化、內容趨同,原創艱難
《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模式一樣,《超級演說家》、《我是演說家》模式一樣,《兩天一夜》、《極速前進》、《奔跑吧兄弟》、《巔峰拍檔》戶外競技模式一樣,都是任務、生存、競技,只是不同的衛視和不同的公司制作、播出而已。天津衛視的《喜從天降》和江蘇衛視的《明星到我家》更是因為引進韓國同一個節目的模式引發版權之爭問題。同質化、模式化,不僅會帶來審美疲勞,還造成制作資源的重復和巨額資金的浪費,更不利于本土節目的創新和整個電視節目生態的發展。
第三、娛樂氛圍鋪天蓋地,文化傳承擔當難度凸顯
晚間21點之后打開電視,可以看到各色的綜藝娛樂節目。快速的生活節奏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使人們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娛樂、消遣成為工作之后、睡覺之前的剛性需求。各衛視也把周末的娛樂氛圍延伸至周一至周四的每一天。衛視收視大戰也從電視劇戰場轉戰至娛樂節目戰場。
在一片娛樂節目的歡樂聲中,也有一些衛視堅持文化傳承,探索娛樂節目與中國文化精髓的結合體。河南衛視的《成語英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中華成語。天津衛視的《國色天香》將明星競技和戲曲結合起來,另一檔節目《中華愛美麗》將國學發揚光大。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用普通人挑戰名人的方式將優美的中華詩詞進行傳播。這些節目在眾多的娛樂聲中,傳承了華夏文明的精美與力量。
美國電視環境與生態學者尼爾·波茲曼早就發出過娛樂至死的警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一再出臺政令調節娛樂節目數量和精神導向。在收視市場的大戰和檢驗中,在有關部門的適當調節和電視制作方的正確理念追尋下,相信新的一年娛樂節目的制作會更加理性,電視生態會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①袁源,《2014年省級衛視綜藝節目前瞻》[J].《新聞世界》,2014(2)
②昌榮傳播,《2014年上半年綜藝節目盤點及下半年節目分析》[J].《聲屏世界》,2014(10)
③于帆,《衛視綜藝節目大戰誰是大贏家》[N].《中國文化報》,2013-4-29
④胡瑞庭,《浙江衛視綜藝節目創新創優實踐的理論價值及意義》[J].《現代傳播》,2013(2)
⑤李斯特,《契約即身份——〈中國好聲音〉的法理學批判》[J].《清華法律評論》,2014(2)
(作者: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文學博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