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曄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賦予了網民極大的話語權和個人抗爭意識,但隨之伴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存在的,“賤文化”的盛行便是在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里滋生的一種負面產物。本文分析了“賤文化”的發展歷程、“賤文化”滋生的原因、“賤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認為“雅文化”始終會占主流。
【關鍵詞】網絡賤文化雅文化主流意識
一、“賤文化”及其演進
1、“賤文化”的內涵
中國古代便有“賤民”、“賤內”、“賤妾”等自謙的說法,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賤”逐步被貶義化,如罵人時的“賤人”、“賤貨”等粗俗的表達方式。21世紀,“賤”字的另一層含義逐漸被網民發揚出來,如“賤客”、“賤文化”等自輕自賤含義的表達。相對于前兩種含義,“賤”的第三層含義更加具有主動性,是將自己主動置于自輕自賤的位置。究竟什么是“賤文化”卻沒有定論。上海大學朱大可教授認為:賤文化在本質上就是自虐文化①。筆者將“賤文化”定義為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滋生的一種亞文化,更加具有主動語態,本質在于自輕自賤,主體是地位身份較卑微的人群,他們被稱為“賤客”。這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面對強權委屈無力抵抗,憑借自身的能力無法改變生存現狀時,表現出的一種自我嘲諷、趨炎附勢和無底線放低自己的丑態舉動。
2、“賤文化”的演進
1921年,魯迅先生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我們從阿Q身上看到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底層社會的小人物的“精神勝利法”的自我抗爭。阿Q在權貴面前也總是將自己基于強權的周圍,攀附強權,可以說,阿Q可謂“賤客”們的師祖。
1994年,周星馳主演的影片《大話西游》在大陸上映,影片中,周星馳的經典臺詞:“你看看這些人……能不能說清楚哪個是賤人?因為現在大家都是賤人……”這句可以看做是“賤文化”時代開始的標語。
2005年,為中國互聯網“賤文化”具有標志性的一年,芙蓉姐姐憑S型身材和矯情的文字一炮而紅,繼而,鳳姐、小月月、犀利哥等依次登場,他們都來自底層社會,長相平庸,才能平庸,卻有著成為大明星的勇氣,憑借雷人的語言和夸張的舉動極大的滿足了看客們的獵奇心理。
2013年,為互聯網賤文化大規模爆發的一年,大量網民自稱為“屌絲”,網民們這等自輕自賤的做法其實也是將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現象異化到了互聯網用語中,面對強權和財富,很多人做出趨炎附勢之態,異化到互聯網上,網民借“屌絲”之意表示出堅定的擁護在強權的周圍的一種自賤自殘的“賤客”心理。
2014年,網民們攀附強權的現象顯得更為直白和裸露,大量網民簇擁在權貴之下,直呼韓寒為岳父,稱王思聰為老公,明目張膽的表示對權貴和金錢的熱愛。可以說,2014年是網絡文化潰敗最為嚴重的一年,在互聯網上已呈嚴重惡化主流文化的趨勢。
二、“賤文化”流行的原因
1、后現代主義思潮下催生的“賤文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新的、富于挑戰性的變革朝我們迎面而來,同時異質化的進程也加速發展。在生活方式的競相爭艷上,在哲學思想的多元性上,在宗教的異國情調上,以及在迅速蔓延的文化多元論上,可以看到這一進程的印記。現代性和后現代性之間的過渡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著,我們作為主體在制造它,作為客體在體驗它。”②人們主流的審美意識和“雅文化”的向上趨向性被解構,被取代。“賤客”們轉而走向以“芙蓉姐姐”、“鳳姐”、“小月月”等以丑為美的審丑化走向。“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民族氣節轉而被“屌絲”、“國民岳父”、“國民老公”等盲從于權貴的自輕自賤所取代。
2、網絡媒體技術促進“賤文化”傳播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以“一對多”的自上而下的傳播形態逐漸被多元化的傳播形式所取代。網民被賦予更自由、更多元的話語權和傳播的權利,網民從網絡世界獲得了更多民主、自由和個人意識覺醒層面的自我滿足,更加具有了傳播的主動性和接收信息的多元性。這就為“賤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說:“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過去把媒體看得太崇高了,總認為它是高高在上的一面鏡子,它應該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指導。其實不應該僅僅是這個樣子。網絡媒體現在應該更多的扮演社會自我觀照的角色。大家之所以喜歡觀看這樣的節目,或者換個角度說這些人能夠讓大家知曉,也許主要是大家的好奇心理吧。”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賤文化”的流行,其實是網絡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產物。網絡媒體的普及以及自媒體的發展,使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傳播的主體和接收傳播對象的客體,在這樣一個相對自由的網絡空間環境中,網民們更加愿意將最樸實、最草根的一面傳播在網絡上以供自我觀照。除此之外,網絡媒體為“賤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免費、寬廣的“作秀”舞臺,“賤客”們可以低資本、低消耗的滿足自我“賤文化”的傳播。在媒體相對發達的當下,不乏有一些在利益驅使下惡意炒作“賤文化”,使其呈推波助瀾趨勢發展。
3、網民的媒介素養缺失驅使“賤文化”傳播
“賤文化”之所以能流行,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受眾是接受甚至是追崇這種文化的。這部分人被稱為“賤客”。“賤客”和“賤文化”能夠流行,筆者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網民媒介素養的缺失。
網絡有匿名化的特點,在相對自由和相對寬松的互聯網環境下,很多網民認為可以任意妄為,無需承擔后果,在網絡開放程度和普及程度日益發達的今天,網絡上魚龍混雜的狀況,使一些媒介素養缺失的“賤客”們走上網絡平臺,肆意發表沒有道德底線的言論,導致奉行了幾千年的主流文化價值觀遭受解構的風險。千年古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為人道德標準在網絡上被自賤自殘的精神自賤所取代。

三、“賤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1、青少年易接收“賤文化”的原因
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主力軍,也是接收“賤文化”侵蝕的主要群體。青少年正處于思想活躍時期,他們在接收新事物時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比較容易接收網絡上出現的新奇事物,“賤文化”以其搞笑和一反主流價值觀的特點,很容易被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所接受。青少年也正處于價值觀的塑造期,他們沒有固有的價值體系去判斷何種文化是正確的,是對自身發展有益的文化,在多元文化鋪天蓋地襲來時,青少年固有價值體系的缺失是造成他們接受“賤文化”這種亞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賤文化”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及解決措施
(1)“賤文化”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
有學者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指出: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公眾發生了“現代化”維度上從傳統價值觀向“世俗—理性價值觀”以及“后現代化”維度上從“生存價值觀”向“幸福價值觀”的轉變趨勢,即現代的中國公眾更加趨向不再強調經濟增長的最大化、成就動機和法理權威,而是更加強調生活質量、主觀康樂和自我表達。④正如調查所指出的那樣,21世紀的青少年在父輩提供的相對充足的物質基礎上,更加強調的是生活質量、主觀康樂和自我表達。
在滿足青少年這些需求的同時,網絡無底線的娛樂和無底線的主觀自我表達嚴重殘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導致他們將政治觀多元化,價值觀多元化,自我的行為規范低俗化、隨意化,在審美能力上走向惡俗和沒有營養的低層次和世俗化。
(2)解決措施。面對“賤文化”對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影響,構建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當下網絡媒體刻不容緩的任務。
青少年轉向接受“賤文化”與他們接受雅文化的審美疲勞是有一定關系的。縱觀我國的電視節目,只要一個節目辦得好,其他電視臺就會立馬競相模仿,導致很多節目沒有創新性、嚴重復制化和泛濫化,使青少年產生了審美疲勞,不想觀看的心理。所以,電視節目要創新,電視臺應該錄制一些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防止電視節目的競相復制是激發電視節目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
網絡媒體管控不嚴和網民媒介素養低下也是導致青少年接收“賤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網絡傳播的管控和網民行為規范的準則應當提上議程,強制性凈化網絡環境,創造有益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塑造的環境。
四、“雅文化”終將取代“賤文化”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拉開了“無聊文化”的序幕,“無聊文化”是以戲謔、嘲笑的口吻,向主流價值觀、審美觀發起挑戰,以破壞傳統秩序為樂趣的一種亞文化。它是“賤文化”的一種繼承,它甚至比“賤文化”更加無聊和嘩眾取寵,更加沒有養分。這些文化都是在網絡上傳播一時,然后被濫用,漸漸失去魅力,成為愚昧和無知的工具。現在,“賤文化”被人們濫用、批判的背景下,正在逐步退出網絡和人們的視野。
無論是“賤文化”還是“無聊文化”怎樣被商業炒作,怎樣被“賤客”們追捧,總是“紅”極一時就不見其蹤影。筆者認為,歷史發展的方向終歸是知識社會,人類社會的主流價值文化最終是“雅文化”。□
參考文獻
①陳輝,《后現代主義與“賤客文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②Daudi, P. Conversing in management’s public plac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0(6)
③李晶,《網絡中的“賤文化”》[D].黑龍江大學,2013
④郭蓮,《中國公眾近十年價值觀的變化——“后現代化理論”的驗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3)
(作者:重慶工商大學文新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