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威++李宗友++胡艷敏++伍曉玲++薛明++趙陽++段維
摘要:目的 了解廣西、重慶、陜西三個西部省市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及中醫藥人員現狀。方法編制數據調查表,從全國衛生統計直報系統及《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提取數據,利用EXCEL2007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總數在同類機構中所占比重均超過75.O%,城市社區機構總數與農村基層機構總數之間尚有差異:基層中醫藥人員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長緩慢或流失現象。結論應繼續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中醫藥資源建設,健全與創新基層中醫藥人員激勵措施,鼓勵符合要求的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關鍵詞:西部地區:基層: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調查分析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西部地區仍有許多人生活在貧困中,受到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以及衛生設施匱乏等健康問題的挑戰,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2年,中國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中國西部地區啟動“西部衛生行動”項目,首批選擇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陜西省(以下分別簡稱廣西、重慶、陜西)三個西部省、直轄市、自治區作為試點地區,旨在提高三個地區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長期望壽命,改善生活質量。
中醫藥是中國衛生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社區和農村醫療及初級衛生保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西部衛生行動”項目的一部分,為了解廣西、重慶與陜西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及中醫藥人員的現狀,本研究進行了數據調查與統計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以期對西部地區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及人員隊伍的發展有所助益。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廣西、重慶、陜西三個地區的基層中醫醫療機構與中醫藥人員。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在本研究中,基層中醫醫療機構指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以及中醫類(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門診部及中醫類診所。基層中醫藥人員即指在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工作的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中藥師(士),村衛生室的這兩類人員尚未納入統計。
1.2 研究方法
按照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的不同類別,針對各機構數量,以及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的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中藥師(士)數量三類指標設計數據調查表,從全國衛生統計直報系統及《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中提取所需數據,利用EXCEL 2007函數功能及制表繪圖功能,進行統計分析。
1.3 研究內容
2012年,全國及西部三地區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基層中醫藥人員數量,以及三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中藥師(士)所占百分比情況。并對2010-2012年西部三地區基層中醫藥人員數量變化情況進行統計。
2 結果
2.1 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現狀
陜西基層中醫醫療機構總數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中所占百分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西與重慶尚有一定差距。三個地區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占90.O%以上,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最高為60.0%左右(見表1)。
2.2 基層中醫藥人員現狀
2.2.1 基層中醫藥人員基本情況重慶與陜西基層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中藥師(士)在執業(助理)醫師、藥師(士)中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西尚有一定差距(見表2、表3)。
2.2.2 基層中醫藥人員變化情況 分析2010-2012年基層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的數量變化趨勢,除陜西外,其他兩地呈現持續增長狀態。三年間,廣西、重慶與陜西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5.1%、6.2%、2.6%,雖然廣西基層的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的存量不及其他兩地,但是增量還是比較明顯的(見圖1)。
分析2010-2012年基層中藥師(士)的數量變化趨勢,除重慶外,其他兩地呈現持續增長狀態。三年間,廣西、重慶與陜西中藥師(士)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3.5%、0.9%、14.8%。廣西基層的中藥師(士)存量也不及其他兩地,但是,增量比較突出(見圖2)。
3 討論
3.1 越來越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服務
前已述及,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三地區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機構所占比例均超過了75.0%,接近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在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機構所占比重更大,均在90.0%以上。這說明,中醫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在基層百姓中發揮中醫藥價廉效優的特色優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2 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基層中醫藥人員,廣西中醫藥人員存量不及其他兩地區,但增量明顯
廣西、重慶與陜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配備了一定數量的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中藥師(士)。雖然廣西在中醫藥人員的存量上不及其他兩地區,但在增量上的表現比較顯著,發展速度較快。
3.3 中醫類門診部與中醫類診所對構建基層中醫服務網形成較好補充
與全部門診部和診所的數量相比,中醫類門診部與中醫類診所的數量并不是很多。中醫類門診部與中醫類診所以中醫藥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醫療服務。這種特點對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為主體的基層中醫服務網形成了較好的補充。隨著中醫類門診部與中醫類診所的不斷發展,這種補充作用將會顯現得更加充分。
3.4 存在問題
3.4.1 能夠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有望再度提高 由于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未能設置中醫科、中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缺乏中醫藥人員,導致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在同類機構中所占比重不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醫藥在城市基層醫療機構覆蓋面的擴大,也使得基層群眾無法及時獲得所需的中醫醫療服務。
3.4.2 不同程度地存在中醫藥人員增長緩慢或流失現象2010-2012年的3年間,三個地區中醫藥人員的數量最終是有所上升的。但是,陜西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重慶中藥師(士)均在2011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雖然3年里廣西中醫藥人員的年均增長速度較快,但是因為既往存量并不充足,導致中醫藥人員總量仍處于較低水平。這提示著三個西部地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中醫藥人員增長緩慢或流失現象。
4 建議
4.1 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中藥房建設,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合理配備中醫藥人員
200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了《關于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意見》(國中醫藥發(2006] 36號),明確提出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設施齊備、人員配備合理、服務功能完善、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基本滿足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特別強調西部地區省會城市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區居民的需要,加快社區中醫藥服務的發展。由于西部地區確實存在地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特殊性,截至到2012年,三地區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與上述文件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今后,應擴大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惠及面,繼續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的要求完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設施配置和人員配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開設中醫診室,有條件的應設置中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執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人是醫療服務中最為活泛的要素,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合理配備中醫藥人員,為中醫藥人員創造良好的科室環境,是開展中醫醫療服務的基本前提。
4.2 健全與創新基層中醫藥人員培養、激勵措施,使更多的中醫藥人員能夠留在基層
由于地處西部較為偏遠地區,存在“老、少、邊、山、窮”現象,要鼓勵中醫藥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就要創新中醫藥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按照《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2)31號)中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要求,根據三地區基層中醫藥服務的現實需求和發展趨勢,開展基層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中醫專業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開展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探索建立免費定向培養和招聘中醫藥人才的制度,每年為農村免費定向培養中醫專業畢業生,且逐年增加人數;實施面向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計劃,每年為基層招聘一批中醫藥專門人才。使更多的中醫藥人員能夠留在基層,為基層百姓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4.3 鼓勵城鄉基層符合要求的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對于規范醫師執業行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對醫師執業能力的認可,通過考試,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在業務素質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為基層百姓提供更加專業、可靠、安全的中醫醫療服務。壯瑤醫藥是廣西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人民群眾賴以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主要衛生資源之一。然而,礙于壯瑤醫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限制,廣西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總量相對偏低,盡管壯醫醫師資格考試于2010年進入法制化軌道,但其效果顯現尚需時日。因此,自治區政府應對癥下藥,根據《執業醫師法》《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52號)以及醫師資格考試相關辦法等文件的要求,為散在在基層的以師承方式學習壯瑤醫或者經多年壯瑤醫臨床實踐醫術確有專長、但不具備醫學專業學歷的人員提供獲得執業資格的培訓、考試機會。這樣,既可以壯大基層中醫藥人員隊伍,也能夠提高基層中醫藥人員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