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成 崔鳳云
假期中,有一本書給了我很大震動,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把學校交出來》。把學校交出來,把學校從行政束縛中解脫出來,真正實行教育家辦學,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就要求校長必須努力做一個教育家,至少要擁有教育家的情懷。我以為,教育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家。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做學生的精神關懷者越來越突出地表現為教師的首要職業角色;在精神上,教師所能引領別人,照亮別人的,不是那些來自于書本的知識,而是內在的人格與思想。所謂思想,就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通俗地說,即“腦子中有想法”。教育工作的靈魂就在于思想,教師的全部尊嚴也在于擁有獨立的思想;思想是照亮我們教育航程的燈塔,有思想的教師追求教育的本真,生命放射著圣潔和智慧的光華。可以這樣說,知識奠定教師教學行為的底氣,思想卻能給教師的教育行為帶來靈氣;只有既有底氣又有靈氣的教師,才可能在課堂上顯示出沛然大氣,才可能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出智慧和機智。現在,創新已成為時代的旋律,其賦予了教育更高的目標和更新的任務,這就更要求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用先進的思想來奠基,沒有思想的教師,只能人云亦云,做重復書本知識的機器,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成長的幸福。
思想的花很美,行動之果更甜。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達到目標。思想是行動前的思考和規劃,行動就是“實踐”,是思想的嘗試、檢驗、創新和升華的外顯過程。思想只有在行動中才能得到檢驗、修正、豐富和完善;思想再美好,如果沒有行動,也只能是空想、幻想,永遠都不會成功。作為教師,承擔著孕育和引領人精神發展的使命,思想絕對不可以貧窮,但行動更不能缺少,“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賣豆腐”,只有思想而不去付諸行動的人,永遠都只能沉浸在夢里。其實,許多看似困難重重的事情,往往是我們敢于去做了,就會發現它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復雜;實際上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就好像是一層朦朧的“窗紙”,奧秘一捅就開,關鍵是我們沒有想到去做或沒敢去做。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伴隨著嘗試、困難、挫折和失敗;但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思想,沒有行動,可怕的是遇到一點點挫折就無法行動。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做,什么都不會有。每一個青年教師初上教壇,都充滿了激情與夢想,要做一名好教師,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學上有所作為,要在工作中不斷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卻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漸倦怠,思想變得消極和麻木,行動變得遲緩和敷衍;而那些名校長從不這樣,他們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他們始終處于“行動”之中,堅守著自己的思想追求,堅守著對事業和學生的真愛,始終如一地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邁進。所以說,名校長的成功之路,大都是一個在教育實踐中堅守自己夢想的長期征程。
思想與行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大多數時候,思想決定行動,“腦袋決定手和腳”,有什么樣的思想,往往會做出什么樣的行為。但是教師自身的“思想者”特征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動態過程性特點,卻使教師的成長更多地依靠“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的具體實踐活動”,更多地表現為“做”的過程,表現為一系列實際行動。如,當你從觀摩課或報告中深受啟發,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如果“思想”占主要,“行動”會跟著“思想”,停留在對名校長、專家的感嘆、羨慕或對自己現狀的不滿、抱怨,這樣的思想碰撞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處在意識層面的“思想火花”,思想一放松,就會熄滅,又歸于“無所謂”的平庸狀態;但如果“行動”占主要,你必定會開始制定切實的學習計劃,研究教學案例,觀看教學實錄,深入同事課堂,嘗試新的構思……在這些扎實的學習行動中,“思想”也必會跟著“行動”逐步發展、成熟和升華,從而使自己逐漸變得優秀。再如,讀著別人在報刊上的精彩故事,你也想寫教育日記。既然想,那么就要開始寫,不管寫多寫少,你必須先使自己坐下來進入寫的狀態,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有效地促進專業化發展。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積累。行動,就可能會成功;不做,則只能是失敗。很多人總抱怨自己沒有機遇,但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事實往往是自己不去尋找機遇,自己不去創造機遇;即使有了機遇,自己也不去立即行動去抓住機遇。什么是行動?行動就去做,去實踐。對青年教師而言,行動就是學習,就是讀書,就是反思,就是寫作,就是嘗試課堂改革,就是進行課題實驗,就是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缺點,就是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水平。
“在行動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隨時可以在思想中觸摸到現實的脈搏;在思考中行動。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動更準確和深刻,并讓思想在現實中開花結果”。讓我們每一個青年教師都把馮驥才先生的這句話記在心底,“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實踐者,做一個思想和行動統一的成長者!腳踩大地,仰望星空,帶著理想上路,深入課堂向名師看齊,捧著書向名師走去!”
(作者單位:山東壽光市世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