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峰
摘 要 針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對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弊端進行反思,并結合實踐案例闡述了“問題引領”這一教學模式的優點、應用及注意事項,旨在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帶來幫助,培養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問題引領 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提出
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從事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感覺、質疑、邏輯推理等情感和思維過程。再高明的教師,如果他只知道一味地向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讓學生像做題機器一樣大量地解答教師給定的題目,教師機械地教,學生機械地學,那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不可能讓學生從日常教學中體會到一絲一毫學習的樂趣,也不會喚醒他們內心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問題引領”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把問題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地進行課程學習,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優點
在教學實踐中,從來沒有人反對帶著問題讀書。可是,誰來提出問題?怎樣提出問題?怎樣提出有價值、有秩序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那么教師和學生就會陷入問題的迷團。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通過點撥為教,探究為學,是一種“雙主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設計好的問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主動參與,再根據教學中隨時出現的問題不斷地調節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圍繞問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發展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積極的精神生活并不是靠記憶力來工作,而是要思考、推理、獨立地探求問題的答案。”所以“問題引領”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形成和應用的全過程,讓他們通過親身參與探究活動,感受前人探究的體驗,讓他們不但能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教師的點撥與學生的學習就會呈現互動狀態,就可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應用
3.1 用問題調動課堂氛圍
促進師生互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問。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考慮學生所學內容,結合社會熱點、時事政治和時代背景,聯系各章各節的內容,注重提問的態度方法,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如當學習了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植物體內水分為什么可以自下而上進行運輸?常言道:“水往低處流”難道是不對的嗎?教師要鼓勵學生開拓思維,發散思維,考慮多種可能性。問題一出,學生在傳統的“水往低處流”的觀念影響下,也感到困惑,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了興趣,與周圍同學展開了熱烈地討論,課堂氣氛活躍了。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受到根壓、蒸騰拉力和內聚力等綜合影響。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2 提高學生應對問題的能力
光靠課堂提問還遠遠不夠,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例如,教師提出問題:“胚芽鞘感受單側光刺激后的彎曲生長表現在哪個部位?”然后引導學生給植物尖端和尖端以下做直線標記,并由此判斷是植物尖端還是尖端下部發生了彎曲生長。這樣循序漸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研究能力和解題能力,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3.3 以學情定教法
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校、教師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時,按照筆者原來的預設,先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分別用這些科學家的探究實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但在講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時,卻出現了一個小意外。有一個學生看過關于普利斯特利探究光合作用的實驗,他對整個實驗非常了解,所以主動站起來為大家講解這個實驗的背景、過程和意義。對這一“意外”是敷衍一下,繼續按照原先的設想進行教學,還是趁機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積極發言?最終筆者決定順水推舟,順著學生的思路,讓這位學生的發言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
3.4 “問題引領”中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增添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學習“血糖調節”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結合“血糖”這一話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關注:
你們周圍有親戚或朋友是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的嗎?
高血糖或低血糖會出現哪些病癥呢?
怎樣才能調節血糖平衡呢?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家人或朋友的情況進行思考與總結,從而了解什么是血糖、血糖調節異常時的表現及其治療方法等知識。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與總結。這樣采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知識引入,學生既能從中學到知識,又加強了對血糖問題的關注,對家人與自身的健康也更為注重了。
4 課堂教學中踐行“問題引領”時的注意事項
4.1 不要滿堂問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于一問一答式的模式,這不是問題引領,一問一答式的教學往往是教師提的問題非常淺顯,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看似學生在跟著教師思考,實際上學生是在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一堂課從頭至尾問下來,沒有重點和難點,沒有具體的學習目標,也沒有一刻使學生認真仔細地思考。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至少有一個問題讓學生一下子沉靜下來,陷入沉思當中。學生在經歷思索的痛苦與迷茫之后,又有仿佛穿越時空一般的豁然開朗。這樣的問題才是成功的問題,才是讓學生深入思考、終生難忘的問題。
4.2 不要為了問題而設問
有的教師對問題引領的精神領會不深,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就是在實行問題引領。所以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也要問,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這樣必然會使課堂陷入低效的深谷中。
4.3 將“問題”靈活運用
學案前面的“問題”是編者精心設計的,能體現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重點難點,所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就有利于他們抓住重點。再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就能比較輕松地突破難點。
對于一些難度較大、學生通過預習不能理解透徹的“問題”,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課堂討論,必要時再輔以教師的點撥和精確講授,就可以使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迎刃而解。
對于有些章節的內容,可以不讓學生預習,讓他們帶著對新知識的未知感去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會在教師引導下去探究,去發現,去總結。課后,教師再將“問題”作為課后復習題讓學生去做,這樣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利華.情景誘思,問題引領,促成教學達標——問題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5.
[2] 劉景太.優化師生互動,強化學生自主——初中生物“自主學習”的教改回眸[J].科學教育,2005(06):46.
[3] 彭蓮萍.實施“問題引領,自主學習”的生物教學實踐[j].新課程(中學版),2008(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