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
[摘 要] 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翻轉課堂,推動了課堂教學從“單純知識導向”向“綜合素質導向”的轉變。翻轉課堂教學關注自主構建,是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性回歸。翻轉課堂教學注重實踐生成,實現了課堂教學從“預定式”向“生成式”的轉變。翻轉課堂教學兼顧個體差異,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與方式來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既強化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它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構建學習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翻轉課堂;自主構建;實踐生成;個體差異
傳統教學“教”與“學”不統一,無法滿足人們差異化的需求。信息數據技術改變了人類知識獲取與生產的方式,滿足了個性化學習需求。尤其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翻轉課堂,推動了課堂教學從“單純知識導向”向“綜合素質導向”的轉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既強化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它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教學關注自主構建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到:“任何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只會讓人們頭腦空空、一無所獲。”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樂的成分,我們才能更快地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在現行學校教育體系下,教師站在學生和知識的中間,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在翻轉模式下,學生可以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控制,自主設定學習目標、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進度、學習方式,直接進行知識學習;教師通過網上了解分析、課上巡回觀察,從以往“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課堂教學前學生自主學習的遠程幫助者,課堂教學中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者。以《平面圖形的面積總復習》為例,筆者讓學生在家觀看一段時長4分鐘的PPT錄屏式教學微視頻,由“青島世園會國際館哪國花圃面積大”的問題引入,按學習先后順序列舉出小學階段學的6種平面圖形,回憶它們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梳理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為解決“青島世園會國際館哪國花圃面積大”的問題做好知識鋪墊。
學生在家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學習進度,邊看邊思考,通過按平面圖形種類或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等不同整理方式,用畫圖、表格、集合等不同的展現形式整理概括小學階段的平面圖形面積知識,完善認知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體系。顯然,翻轉課堂凸顯了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自主性,是對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重新審視,是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性回歸,是對以學生為教學本位的重新構建,它帶來的是教學組織形式的重構、教學具體內容的創新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翻轉課堂中的短視頻,學生無論是在等車、坐車還是戶外休閑時,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一堂微課程,輕松自在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種教學模式適應了終身學習的需求,對學生一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翻轉課堂教學注重實踐生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應該說,這種教學理念無疑是重大的歷史進步。但客觀地講,實踐探索等學習方式是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的,在現行的學校教育體系下,由于受教學時間、空間、進度等因素的制約,這些學習方式實施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
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學生在課堂教學前已經進行了有目的、有方向的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時間大大減少,這就為學生的實踐探索等學習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由于在課前對一些學習難點進行了學習,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實踐探索過程也會隨之大大縮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對他人觀點進行批判,從而在思維的碰撞、意見的分歧、情感的交融中,相互啟發,彼此激勵,共同進步。
《納稅——生活中的百分數》一課的教學,以往大多數教師一般都采用單調乏味的教學方式,即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生硬地套用公式。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理解力和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筆者先制作了一個微視頻,以學生表演的納稅小短劇,引發“我們是否該繳稅”的討論,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熱情。有的學生提出:生活中都有哪些稅?稅收都為我們做了什么?筆者順勢讓學生觀看一個在網上非常受歡迎的微視頻《五分鐘讓你讀懂中國的稅》,然后學生自學課本,完成微習題。同時使用Moodle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誰看了視頻,并完成了習題,這樣更容易地鎖定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平臺發貼或語音視頻向同學發難和挑戰,或向老師求助。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既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獨立學習的表現、協作學習的表現等方面,并且要求至少有兩位同學對自己進行評價,再對他人的評價進行小結。學生結合老師的評價,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使學生在更加合理的評價方式中迅速地成長。因此,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點評者、學生探究興趣的激發者和參與積極性的調動者,必須構建實踐性、生成性、開放性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從“預定式”向“生成式”的轉變。
三、翻轉課堂教學兼顧個體差異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對此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在《論語》中,就記錄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光輝教育思想。現行學校教育體系實行班級授課制,在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推廣普及教育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由于按照統一的學習時間和進度進行課堂教學,教學固定化、程式化,學生思維上的不同和天賦上的差異被忽略,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
翻轉課堂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與方式來學習,即便學習進度慢了些,學生也不會受到他人的指責和嘲笑,不會因為自己跟不上而擔驚受怕。教學視頻會一直保留在網站上,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要不斷地溫習。翻轉課堂也減少了教師課堂上一遍遍的重復講解,有利于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翻轉課堂教學由于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是對班級授課制弊端的修正和彌補,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背景下“因材施教”思想的生動實踐。在教《圓柱體積》一課時,筆者通過錄制微視頻,讓學生在家觀看、回憶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聯系發現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與方法。如果遇到不懂的,還可以反復觀看視頻,仔細揣摩直到理解。這相當于把教師帶回了家。同時,在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學生有目的地開展預習活動,這樣的預習就更有深度、更有成效。這樣,課堂教學就能讓學生基于自身需要,展開方法與過程的演示。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需要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個性特點及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有針對性地設計視頻制作、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輔導釋疑等環節的教學活動,因此對教師的備課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科研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翻轉課堂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對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需要,由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實現了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是主動順應形勢,積極引領變革,還是消極被動等待,落后于時代發展,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同價值選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03).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