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玲
摘 要: 量詞學習是漢語學習中較困難的一部分,漢語量詞的構成并不復雜,但在使用過程中總會對學習者造成這樣或那樣的障礙。本文主要討論漢語量詞的基本分類和教學技巧,并且針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做一綜合說明。
關鍵詞: 對外漢語教學 量詞 教學效果
量詞是漢語中較為復雜的一項,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歐美等國學習者最難理解的一項。亞洲國家學習者學習量詞時分為多種情況,日韓學習者領會較快,而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學習者受本國文化背景影響較深,領會較慢。同時和學習者掌握幾門語言有關,如非洲一些學生,祖魯語、本部落語言、法語、英語都是母語,這樣的學生在學習量詞的過程中較為容易一些。
一、漢語量詞的基本分類
《HSK詞匯備考手冊》、《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現代漢語詞典》都對量詞做了相應描述和說明,本文將上述內容重新整合和歸類,并結合百度詞典加以說明。常見的量詞如“只”、“個”是經常使用的,但其中幾十個量詞在英語里沒有對應詞,使學習和教授這些量詞變得較難。中文量詞讓語用者在描述事物時詞語顯得豐富多彩,有時量詞之間的替換只是為了上下文語音的方便和押韻,為了更恰當地表述這些量詞,我把它們按功能歸類說明,當某些東西屬于多類的時候,量詞的搭配就不重復了,而且每門類的范圍都是狹義上的范圍,例如:“一個蘋果”,既屬于食物類又屬于水果類,那么在兩個類別中“個”都出現了。還有“一個釘子”,我們只視為工具類,而不認可家庭用品類的劃分。
1.表示人的量詞:個、位、條。位是比較正式客氣的用法,條的用法僅限于好漢等。
2.表示動物的量詞:只、匹、頭、條、峰。這些都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習者非常頭痛的地方。學生不止一次地犯錯誤,如“一只馬,一只豬”。
3.表示人和動物器官部位的量詞:個、只、顆、根、張、片、條。這些與形狀關聯較大,但是也有歷史傳承因素。
4.表示植物和植物部位的量詞:棵、株、朵、條、顆、粒、片。
5.表示水果的量詞:個、粒、根。
6.表示形狀的量詞:條、根、支、道、面、片、張、顆、粒、塊。
7.表示食物的量詞:頓、份、根、塊、個、片。
8.表示餐具的量詞:把、個、張。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詞:臺、把、塊、根、盤、張、個。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裝飾品的量詞:件、個、頂、只、個、副、枚、條。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詞:座、棟、個。
12.表示交通單位的量詞:輛、列、架、艘。
13.表示工具的量詞:把、個
14.表示文具的量詞:枝、塊、方、張、個、只。
15.表示文學作品的量詞:封、則、首、篇、道、幅。
16.表示事件和動作的量詞:件、頓、場、通、陣。
17.表示武器的量詞:把、支、張、門、枚。
18.表示地理天文氣候的量詞:座、個、輪、顆、朵、陣、道、條。
從這里我們很容易發現,“個”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
二、學習量詞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
1.其他國家學習漢語者的特點是面對量詞時,最為困惑的不是“應該和必須”,而是“為什么”添加量詞。印歐語系的歐洲體系中量詞的使用是非常簡單的,而且以名詞輔助體現,他們有“性數格”的劃分,可是沒有量詞的大量運用。例如:a loaf of bread,量詞不是必須出現的,而是為了強調。而漢語量詞是表意需要,地位不一樣,這和思維差異有關。中國人習慣形象思維,歐美人習慣抽象思維。中國人的形象思維發達,從而產生象形文字。歐美人的抽象思維讓他們擁有了字母。中國人偏向綜合思維,歐美人偏向分析思維。所以在量詞使用上,漢語學習者愿意較真,而中文教授者更傾向于“天理其然”的解釋。
2.量詞學習難點是內容宏大,固定搭配較多,使用靈活。例如:一個腦子比較一顆腦袋,一張嘴比較一片嘴唇。中文量詞很多來自于形狀,而漢語學習者不同想法導致理解和運用上的差異。例如:一張嘴為什么不是一口嘴?一頓飯為什么要用頓,而不是次?
三、教學過程中對量詞的教學側重點
1.對外漢語教學基本是用外語教授漢語,不是母語培養,本質上是一種翻譯過程。這種翻譯能力(或者說二外甚至三外的表達能力)不是光靠學習者的熱度就能提升和改變的,要根據性質和研究對象的特點具體分析。所以,最開始的時候,除了記住固定搭配外,還應該適度練習,避免腦洞大開,也不能故步自封。同時,我們大可不必見“錯誤即改寫”、“翻譯需要操控”等論調而色變,因為這些理論只適用于解釋一定范圍內的語言現象,而非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操控和改寫理論和傳統的“忠實”翻譯觀共存于對外漢語學習理論體系框架之內。
2.量詞學習可以嘗試把意義與漢字形體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容易理解,記得牢固,而且課堂趣味盎然。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喜歡興趣化和實用化,這點尤其和中國學習者在初級學習量詞時大為不同。例如:一條河和一座山,條和座都有相應的其他使用范例,而且寫法上更接近象形。
3.加強對量詞的使用,讓學習者有更多機會接觸漢語,情境教學是非常好的方法。情景教學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在課堂上強調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建構環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創設情景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聽說讀寫譯等全方面能力。首先,教學中要先確定量詞的難度等級,以及出現錯誤頻率的高低,本著先易后難的認知過程,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多維情景,建立認知模式。認知差異對實踐至關重要,對學習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學習過程中,可以把語言作為連接兩種文化的橋梁和紐帶,提高自身對文化的感知和對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努力準確傳遞信息。我經常和學生一起看電影或者圖片,并且要求他們正確理解和翻譯。如下列這幾個例子: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麥迪威爾咖啡)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一天一塊瑪斯巧克力,讓您工作像工作,娛樂像娛樂。
As soft as mother’s hands.像媽媽的手一樣溫暖。
A diamond is forever.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綜上所述,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實現量詞學習成功。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學習者從被動向主動轉變,不斷從教師情景設計到實踐運用,以量詞為契機,最后真正實現漢語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麗君,何一薇.HSK詞匯備考手冊[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陸慶和.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