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山
摘 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線教師教學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是一種能力、一種創新的思維、一種思維的素質。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思維的素質呢?這是每個一線數學教師應不懈追求和努力探索的內容,作者就此談談在多年的數學授課中如何做到將學生的思維素質的培養融入數學課堂。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思維素質
思維素質是能力結構的核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實踐中,處處離不開思維。數學被人們稱為思維的“體操”。因此數學教學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后,提出如下問題:兩個有理數的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個加數?不善于思維的學生會想當然地說“是”,而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學生則回答“不一定”。此時進一步鼓勵學生思維,舉出一兩個反例加以說明,既能鞏固有理數加法法則,又能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利于思維的深入。
二、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的有效性
例題:以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 B. 三段的長度比是7:10:2
C. 5,12,13 D. 4,4,x
這里D答案比較模糊,往往導致某些學生無效思考。如果掌握排除法,利用答案的唯一性,就可選擇C,避開題目的陷阱。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將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三、啟發式教學是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
1.發動學生的思維機器,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啟發必須結合學生現有的思維能力及知識掌握情況,合理設計思維進程,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啟發,實現師生思維水平的協調和諧,防止啟而不發。只有在“為什么”的情境中思維才開始啟動,在“怎么辦”的情境中思維才開始深入。啟發要注意時機,在學生想說又說不出來時,教師要把握好火候提出恰當、適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啟發要利用恰當的啟發原型,使啟發有個落腳點;啟發要注意力度,什么樣的問題是恰當的呢?有人形象地比喻“伸手不得,跳而可獲”;啟發時要激疑,讓學生產生疑點,進行深入思考;啟發時要留給學生合理的思維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整理、聯想、加工、創造;啟發時要面對全體,一人回答,眾人受益,防止一人驚慌,眾人松弛;啟發時要有明確指向,編織具有內在邏輯的問題鏈,善于糾偏、防漏;啟發時要善于調節,使人人愛動腦,個個樂回答,讓不同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成功的喜悅;啟發后要善于小結。
2.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啟發方式。
(1)新授課:在新授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真正通曉知識的基本結構,挖掘教學內容的內涵,暴露數學家的思維過程,經歷科學家發現一個結論的“濃縮過程”,了解學生學習的層次、方法、效率,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入角色,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將隱性的思維過程顯現。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及知識的新奇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欲望,啟發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或給出特例,啟發學生歸納出一般結論,或注意變換題目條件,引申出另外的結論,用學生的腦袋代替老師的嘴巴,當好學生思維的導游,這些都是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方法。
(2)習題課:習題課的選題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通過這些習題的練習與討論,起到鞏固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作用,習題課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兩個環節:①審題環節;②題后小結。這兩個環節都可以盡情地進行啟發式教學,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目的性和完整性。
3.復習總結課。
復習課既不能被大量的習題代替,又不能僅僅是知識的重復與再現,而應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按因果、遞進、逆轉關系進行縱向串聯,并把分散于各章節中的有聯系的知識進行橫向聯合,啟發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綜合歸納,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使之系統化。這樣就鍛煉了學生思維的秩序性與層次性,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四、消除數學教學中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既要注重思維定勢的形成,又要注重消除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二者缺一不可,而在實際教學中,后者易被忽視。思維定勢有時會造成思路堵塞,甚至影響解題的正確性。由此可見,很有必要消除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防止思維定勢走向思維僵化的極端,具體如何做呢?
1.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不習慣反過來思考,倒過來想,即不善于逆向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思維的訓練,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意識和習慣,幫助學生從正向思維過渡到雙向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遇到開放型、探索性問題,思維僵化的學生束手無策,具有發散思維的學生卻有用武之地。傳統的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具有發散思維的學生也發揮得淋漓盡致。發散思維表現為不墨守成規,尋求變異伸展擴散,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途徑。加強發散思維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在量的積累上有質的飛躍,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幫助學生建立錯解檔案,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全面性。
記錄錯例,分析錯例,改正錯例,有助于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批判某種思維某方面的缺陷。
消除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積極利用思維定勢的正面影響,思考問題將是靈活的而不是僵化的,敏捷的而不是呆滯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嚴密的而不是疏漏的,獨創的而不是機械的;消除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擺脫形式上慣用模式,有助于激趣益智,使數學教學變得有“磁力”。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思維的教學貫穿于知識教學的始終,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培養開拓型、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學課程輔導,2013(7、8、9).
[2]中學教學參考,20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