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蘭
小練筆,顧名思義,就是短小的動手練筆。課堂小練筆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點。課堂小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語文課變得更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1.課堂小練筆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而課堂小練筆恰恰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地展示個性,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思維空間,從而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與習作水平。
2.激發練筆興趣,進行善意評價
練筆的興趣非常重要。只有學生樂于寫小練筆,才能精心對待。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愛聽老師表揚,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善于評價,發現優點,鼓勵進步。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單一評價學生的方式,多鼓勵學生。如學生在小練筆文章中用到的好詞好句,教師可用特定的符號標記出來,予以表揚;學生的精彩句段,可當成范文和全班學生一起分享個人寫作的快樂……這無疑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增強了他們的信心,讓他們樂于表達。對于在練筆中出現偏差的學生,老師更要用期待性的語言暗示其缺點,并用鼓勵性語言給予前進的動力,切不可操之過急,用過激的語言傷害學生。
3.確定練習的密度
隨堂進行有效的、循序漸進的小練筆訓練顯得相當重要。但是小練筆是否要每課必練呢?如果有必要,應該把握怎樣的密度呢?這些確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習作是學生情感和心智的凝結,是精神能量比較大的消耗,更是習作熱情的考驗。因此,對待課堂小練筆,要合乎學生情感體驗的規律,合乎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規律,進行適度的開發和利用,絕不能“濫練濫寫”,進入無序練寫的狀態,最終練沒興趣,練枯熱情。
怎樣使隨文練筆真正發揮作用?通過實踐,我認為根據教學過程順水推舟進行練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不僅為練筆提供了現成的“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可寫,從而化解“歷史”矛盾,變“苦作”為“樂作”,更重要的是練筆隨即進行,大大提高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從而極大地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這種真正煥發迷人光彩的小練筆,應成為新課程實施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可以巧用學生的“說”,由此及彼,讓“說”為“寫”鋪設平臺,以此降低寫的難度;也可以妙用學生的“爭”,因勢利導,讓學生圍繞分歧展開爭辯,但在辯論之前先請學生寫出自己的理由,以作為爭辯的證據,這是一種“練筆”方式;還可以活用學生的“愛”,讓學生自由發現,自由選擇,看看課文中什么最吸引你,根據喜好,可模仿某一個句子、某一片段寫一寫,可用喜歡的幾個詞編一編,體現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4.摘錄佳句拓展練筆
摘錄不是簡單地摘抄,而是讓學生將課文中的有些句子摘錄下來,然后加上自己的語言,從而拓展文章的內容,發展學生的思維。如《鳥的天堂》一文中講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黃昏,鳥兒們都歇息,作者只描寫一株美麗的大榕樹;第二次是在早晨,鳥兒們都出來活動,所以作者只描寫活潑歡快的鳥兒。學文后,我要求學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寫下來,包括朝陽下的大榕樹、飛行的鳥兒及清澈的湖水。學生在練筆時不僅摘錄到課文中的句子,而且恰當地運用自己的語言。如:“這些鳥兒有的貼在水面疾飛,有的在樹枝上飛竄,有的在我們的船頭盤旋。”“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翠綠的榕樹,翠綠的榕樹點綴著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飛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鳥叫,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這樣的練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運用能力。
5.融情悟文,積累內化
課堂小練筆源于語文文本,它是在學生讀懂文本、融入文本情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語言文字訓練,所以學生經過寫作、交流、反饋的形式之后,能更好地悟文,情感也升華。與此同時,每位學生的體驗各不相同,這些體驗正是學生作文的優良題材,能及時把它記錄下來,為日后寫作積累更多的鮮活的資料。
魯迅先生曾說:“我的成功并無其他,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而已。”因而要寫好作文并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就是多看,多練習,而現行的教材中每學年只安排了七八次的作文訓練,難以進行多練習,學生的習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為了增加學生的生活和語言上的積累,我創設了“小練筆”形式的隨筆練習,作為對作文教學的補充。
6.扣文本“空白”處補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有很多具有藝術性的“留白”,給讀者留下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誦讀文本,咀嚼語言文字的精妙,體會課文豐富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我設計練筆填補文本的“空白”,披文入情,在言而未盡處補白練筆,充實文本,也豐富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7.切合實際的導向評價
對學生小練筆的評價是對學生優缺點所做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說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恰當評價對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和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能有推動的作用。因此,評價小學生作品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語言,不虛夸也不壓制,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選擇不同的評價語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
8.延文本的結尾處續寫
一篇好文章常常會使人有言雖盡而意無窮之意。有些課文不寫結局,留下藝術的空白,更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展的方向發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