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扣
一、理念與目的
青春期是學生心理快速成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異性認知存在明顯的界限,但是這樣的界限在不同學生身上存在很大彈性。實際交往當中存在兩類問題:一是男女生交往過度的問題,這類問題可能來自男女生之間界限認知不清的問題,也可能存在情感親密問題。二是男女生交往不足的問題,即男女之間根本不交往,這類問題出現加深了男女之間的神秘感,反而不利于男女生心理的成長。因此,有必要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當中進行適當引導。
二、設計和實施
(一)暖身活動,打破防御。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與大家一起討論一個都很感興趣的話題,這就是青春期男女生人際交往。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先做個小游戲。這個游戲叫做“愛心互動”。
游戲規則:請男女同學們各站一排,后面同學的手放在前面同學的肩上,輕輕捏捏前面同學的肩,再捶捶前面同學的背,然后轉過來,交換進行。
師:同學們在剛才游戲中,被同學捏一捏、捶一捶是什么感受呢?請同學們分享一下。
剛才同學們都得到了放松。在同學們互動當中,我發現男生一組和女生一組表現有些不同,請同學們說說有什么不同?引出今天探討的話題: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
教學意圖:通過愛心互動,讓同學們彼此情感拉近,身體得到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同時,通過男女生的互動活動觀察,感受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性。
(二)小組討論,性別認知。
1.進行分組。
分組方法是:總共40名同學,分成5個組,每組8人,每個組4名男生,4名女生,保證每個組內男女生之間的溝通。
2.問題思考,完成作業。
老師呈現問題:網絡上一些流行語形容男生與女生特質的稱呼,如女神、女漢子、男神、娘炮等。請同學們思考這些稱呼都帶有什么樣的情感色彩,以及背后形容的男女特質包含哪些內容。
學生交流并回答。
老師進一步呈現問題: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有一個性別意識,有的感覺比較清楚,有的感覺比較模糊,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男生對女生的認知期望,以及女生對男生的認知期望各是什么呢?今天,老師給每個同學一個任務,寫出你期望的異性形象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思考,寫出期望。
師:請每個小組的男生、女生代表分別分享自己小組理想的男女生形象。
學生總結,說出理想的異性形象的特質。
教學意圖:通過這一活動,讓男女生之間增進性別的認知理解,獲得彼此理想的異性形象的優秀特質,同時發現異性理想特質的多元特性。
(三)自主設計,情景表演。
師: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過程中,同學們的心理感受各不相同:快樂、疑惑、壓力等情緒感受或多或少存在。請同學們從心理感受出發,可以呈現出一個困惑、一份壓力、一段心路歷程,小組創設相應的交往情境,每個小組創設情境,然后請小組同學將這個交往過程表演出來,給大家展示。
學生小組討論、情景劇表演設計,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師:請同學們看小組的情景劇表演,其他小組觀察他們的表演。
欣賞完,請參加小組表演的男女生分享交往中的心理感受。
教學意圖:選擇幾個小組進行展示,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情景劇呈現,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氣氛熱烈,同學們能夠從情景劇中獲得認識與體驗,如何正確地進行男女生交往。
(四)個人分享,師生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小組表演,也聽了小組同學分享的交往感受,下面請其他欣賞的同學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學習當中異性交往的感受,談談自己在交往中遇到的問題或者交往經驗等。
學生分享自己的交往經驗。
師:通過同學們的分享,說明大家心里的想法還是各式各樣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其實,剛才的男女生的“理想化”,實際上為男女生形象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參照,這個參照與我們的內心形象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性的,這也給了我們一次自我探索的機會。
同學們在情景劇表演中呈現出了比較積極、優雅的交往方式,給了我們深切的情感體驗。同學們的個人分享有提出問題,有分享心得體會,敞開心扉進行溝通。
教學意圖:每個同學在看了情景劇之后,都會激發出內心感受,通過分享同學們的感受,更好地加深男女生之間的交往認知與感受,呈現出交往多樣性與豐富性。
三、課程效果
這節課圍繞著中學生青春期人際交往活動,目標內容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在課程設計上遵循了一條“互動—體驗—分享”的設計主線,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學生課堂討論熱烈,積極參與,同時也能夠表達出自己一些真實的感受與想法。就這一主題學生能夠獲得一些心理感受,加深學生對男女生之間交往的理解,加深對具體交往行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