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等
摘 要: 本文就中藥制劑分析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討。通過優化實驗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完善考試制度,提出中藥制劑分析改革方法。中醫藥教育在不斷改革,只有不斷發現和總結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質量中藥學專業人才。
關鍵詞: 中藥制劑分析 實驗教學 教學改革
根據我校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現狀,有必要對中藥制劑分析實驗的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及學生實驗成績評價方法作出相應的改革,目的在于把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與今后工作崗位實際需要結合,融入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學好、學活課本的基本理論知識,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做了以下探索。
1.實驗內容的優化
針對目前中藥制劑分析的實驗教學實際及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改為三階段式實驗教學教學方法,即驗證性實驗實驗階段、綜合性實驗階段和設計性實驗階段。三階段由淺入深,依次開展,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1]-[3]。
1.1驗證性實驗。在此階段,實驗內容主要以基礎的操作訓練為主,主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因此,在此階段,我們安排較簡單的實驗,要求學生掌握規范化的操作方法。例如:重金屬砷鹽的檢測方法。該實驗雖然原理比較復雜,但具體實驗操作很簡單,包括稱量、溶解、過濾等步驟,主要涉及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以及垂熔漏斗的使用等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雖然步驟和方法很簡單,但是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在分析化學課學習過的實驗操作,以便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1.2綜合性實驗。在此階段,實驗內容以對藥品的綜合性質量控制為主,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和適應崗位的能力。我們設置一些常見的中藥制劑,對其進行綜合質量分析,檢驗藥物的真偽及優劣。在此階段使學生既熟悉《中國藥典》對各個制劑的質量要求,又掌握各種實驗方法及儀器的使用。例如:大山楂丸中總黃酮的含量測定,要求學生會用索氏提取器提取中藥有效成分,同時掌握分光光度法測定總成分含量的操作步驟。在牛黃解毒片的鑒別實驗及其制劑中,測定黃芩苷的含量,首先對牛黃解毒片中三分之一以上藥味進行薄層色譜法的定性鑒別,然后對有效成分黃芩苷進行HPLC的含量測定,經過數據處理,所得各項指標與中國藥典規定值進行比較,才可以給出明確的結論。這就要求學生多動腦筋,從各個角度考慮如何控制中藥制劑的質量,利用前面積累的知識,想辦法排除干擾,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提高學生綜合的質量分析能力。
1.3設計性實驗。著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前面驗證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個中藥復方,要求學生經歷、查閱文獻、方案設計、修改完善、試驗開展、分析與總結、實驗報告、評分等環節。本課程開設的綜合性實驗是“利膽排石片”質量標準的制定,為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實驗能順利完成,在實驗開展前半個月,教師就把命題遞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然后教師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修改完善后,根據學生的設計,教師準備實驗所需的實驗儀器及試劑,為學生實驗開展創造有利條件。這個階段可以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實際駕馭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科研思路的形成。
2.實驗教學模式改革
努力改變舊有的“填鴨式”實驗教學模式,大力開展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角色變化,在不同的實驗階段,實驗教師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4]。
提前一周通知下一次課的實驗內容,布置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和為什么這樣做。上實驗課時,教師重點講解實驗原理、操作的關鍵步驟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講課時,教師啟發式地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再進行評判,給出正確答案。例如:上“酸性染料比色法測定急支糖漿中總生物堿的含量”實驗課時,老師提問:(1)液體制劑的取樣方法;(2)酸性染料比色法測總生物堿的原理;(3)含量測定計算時,應該取哪一部分的溶液計算。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把分光光度法的測定條件、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和總生物堿含量的測定方法講解得清楚、透徹。啟發式教學能使學生對實驗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和關鍵環節把握得比較準確,因此實驗做得又快速又準確。
3.完善實驗考核機制
科學完善的實驗考核機制,對實驗高質量的開展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原有的實驗考核機制不健全,多年的實驗教學形成最終的考核以實驗報告為準,這樣使學生認為只要實驗報告書寫認真、結果準確就可以得到好成績,有的學生甚至不做實驗也可以得到好成績,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不同的實驗階段對學生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考核標準應該分階段進行,不能一概而論。在驗證性實驗階段,操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及最終數據的準確性應是考核的對象。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列出評分標準。比如:重金屬測定中,稱量—溶解—稀釋—轉移—移液,每一步都列出評分標準印制成冊,每一步操作都是一次小的考核,每次成績都登記在冊,鼓勵學生精益求精。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沒有統一的答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最后的實驗結果,適當給予評價,并給出改進意見,使學生能夠在以后實驗中得到更理想的結果。最后期末成績的評定,綜合以上考核的結果及實驗報告書寫情況,給予綜合評分。這種考核機制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并能引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理工農醫類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平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將得到鍛煉和提高[5]。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利用好實驗這一重要平臺,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考核辦法等,都有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隨著時代和學科的發展,中醫藥教育在不斷改革,只有不斷發現和總結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質量中藥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力劍,杜佳音,曹秀蓮.《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在中藥專業學生能力塑造中的地位.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5,26.(6):585.
[2]干國平,程旋.《中藥制劑分析》實驗課教學改革探析.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7,12,(9):70.
[3]崔永霞,謝彩俠,白雁.“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0):106-107.
[4]曹緯國,呂志勇,張丹,等.中藥制劑分析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5):62-63.
[5]陶曙紅,李光喜,鄒忠杰,等.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