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赟
一
我們的教育就像剛出世的孩子,好奇世間的一切,關心身邊的一切,渴望自己的羽翼也能盡快豐滿,然后隨季節變化不斷更新。因為我們培養的孩子要步入社會,為了未來的祖國,更為了祖國的未來將來盡快且成功地融入社會,因此為之服務的教育也要適其所用,做個優秀的服務員。所以學校肥城二中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率先自行開發創立“4276自發成長課堂”教學模式。
4即4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學習新知識以自學為主,學習中的疑難解決以小組討論即同伴教學為主,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以課堂展示為主。4主中堅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尤為重要,相信學生有學習欲望和能力,學生的大腦確實不是需要老師充滿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不堅信這一點就不可能大膽把課堂交給學生,就不會有后面的兩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是不穩定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展示環節,通過滿足學生的表現欲、集體榮譽感保持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2即學習的兩個階段,自學和反饋。自學是該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通常安排在課后自習上,也可安排在課的開始或結束。教師需要編寫好導學案幫助學生自學,下節課上課前收取部分看看。反饋是課堂的主要內容,是就自學情況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們交流。
7是課堂教學的七個環節,即小組討論、成果展示、疑難匯總、問易答難、強化拓展、課堂總結、進入新課。小組討論即就學生自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同伴教學,大部分問題應在此環節得到解決。也是該課堂模式的中心環節,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可以給予簡單的討論方法指導,也可少量參與討論,切忌包辦代替。在此環節中學習差的學生解決了疑難,培養了學習興趣,避免了被落下。學習好的學生在講解中加深了理解,養成了樂于助人的習慣,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對他們成長非常有益。成果展示由學生分組完成,問題復雜的可放在討論后,簡單的可放在討論前或討論末尾。疑難匯總即各小組報告沒有解決或有分歧的題目。這些題目要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問易答難即不提出問題就回答問題。為照顧到大多數同學,教師可就學生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提問,也可由學生互相發問,是為問易。答難即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原則是不提出問題就回答問題。這個環節可引入小組競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化拓展是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回答情況,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點撥,必要時可進行簡單測試或變形訓練。課堂總結由學生完成,可每組派代表總結。進入新課是教師就下節課內容進行簡單引入,發導學案。時間緊時亦可由課代表在課下完成。
6即六種能力,通過自學培養學習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協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通過問易答難培養表達能力,通過課堂總結培養概括能力,通過小組間競賽培養優秀集體建設能力。
二
該模式主要通過7個環節培養學生的6種能力。經過幾年實踐,這一教學模式走過了蹣跚學步,如今步履已漸趨穩健,并在市內外產生了一些反響。
一線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此模式的使用感到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應是該模式的重要實施環節,對其具體實施談談個人見解。
(一)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成長、學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學生學習中快捷高效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是一次學習上的革命。傳統教育教師教的活動掩蓋了學生學的活動,典型表現是:把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死灌硬塞”,學生學習發展被牽著走,學生的學習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是被動的,不是學習主體的自主活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以積極心態調動原有知識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的積極構建過程,這個過程必須靠學生自己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思考,獨立思考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
2.具體實施環節
(1)課題、目標要能被學生掌握。教師確定的目標是經過學生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教師確定的課題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掌握的課題。要設置切合學生實際的課題和目標。
(2)在必要情況下可以給學生出自主學習的學習提綱。
(3)學生應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生自己學習,而自己學習就要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本科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授人以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4)“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多交流,教師也要參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知范圍不斷擴大,從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交流可分為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這是全員參與的最好形式。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嘗試新知,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包辦代替,要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嘗試成功的歡樂,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中。
(5)學生能根據課題性質改變學習方法,擁有解決新問題、發現新方法的能力。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深入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及時調整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解決新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討使用有效的新方法。
(二)小組合作
1.對于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國外教育界有人曾說:“許多年來,我們一直失敗的一件事情,就是讓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桌子旁,而不讓他們合作做一件事情。”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合作學習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系。合作學習中,小組合作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如何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我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2.具體實施環節
(1)合理安排小組人數。合作小組人數一般以2人配對或4人相鄰合作學習開始,循序漸進,取得經驗之后再深化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內每個學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小組成員共同發展。
(2)精心搭配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愿組合,學生個人意愿只能作為參考。小組組建應在班主任對全體學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學校首先組織一項面向全體新生的學習能力測試,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考試成績、日常學習態度、行為表現、發展潛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學習成績為主),將全班學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層,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不同學習小組。
在小組組建過程中,除了保證每組內有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外,還考慮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同時注意學生的性格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活潑型學生與內斂型學生相結合,以增強小組活力。
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創造了公平競爭的寬松環境。
(3)加強引領,強化小組凝聚力。一個班級的向心力強,這個班級的班風就正,學風就濃,同樣,一個小組的凝聚力強,這個小組的組風就好。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組就是“小家”,所有組內成員都應該為這個“家”不斷努力,互幫互助,攜手共進。其次,安排座位時,盡可能讓兩人自愿結成“對子”,這樣利于合作。對待個別學生不思進取要采用評價機制,如用個人積分制等。在評價過程中,為了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讓昨天的他和今天的他做比較,小到每次詞語默寫、學案完成情況,大到每次測試等。只要有進步,就給他鼓勵,讓其看到學習的希望,從而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小組評比中。
(4)小組合作找出重難點。讓合作小組六人成員中的三位或四位首先各自說出自己的觀點,剩下兩人對他(她)們的觀點進行評價。合作交流完成后再進行小組成員替換,使合作小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觀點,這樣人人都得到參與機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5.小組合作完成自主學習檢查,活動步驟如下:
①各自獨立完成作業(可在自主學習中完成)。
②小組成員相互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③對不能獨立完成的部分,可在小組共同討論,由完成較好的同學進行解答、輔導直至全部完成作業。
高效課堂是我們的夢想,是學校、家長、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減輕了老師的工作壓力。做好以上兩點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