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濤娟
摘 要: 文章針對高中英語課堂中指令性語言存在的少而不精、多而不當、形式過于單一等問題,分析了指令性語言的特點,提出了教師應采用的一些使用策略。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指令性語言 高中英語
指令性語言是指在課堂中,教師在活動、任務或操練前向學生做的說明或示范性語言,可以用來檢驗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指令性語言存在的問題
1.指令籠統,操作性不強。
新課程標準雖提倡教師“少說”,但課堂中的指令性語言不能省,它是指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只說:“請同學們仔細地閱讀課文。”而沒有指出要閱讀到什么程度,或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解決任務。這樣簡潔的指令性語言易使學生無法充分理解閱讀的目的,不利于學生對于閱讀方法的學習和練習,同時影響教學質量。
2.指向隨意,針對性不強。
部分英語教師的課堂指令性語言趨于隨意,陳述多且模糊,或指令不清,致使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教師提出任務的目的。例如:“讓你別亂動你就別亂動,聽不懂啊,都上高中了,還不如初中的學生,你太令我失望了。”教師說了這么多,但給學生提出的指令信息和方向引導并不明晰。
3.形式單一,多樣性不夠。
教師讓學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出現有的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跟不上課堂節奏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降低這種情況給課堂帶來的負面影響。有的教師恰恰沒有注意這一點,指令性語言過于單一,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激發學生的熱情,這樣的課堂就喪失英語學科的魅力。
二、指令性語言的特點
1.指導性。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因此,教師的指令性語言要具有指導性。同時,在使用指令性話語時,語氣應親切,注意多用啟發性的表示請求的話語,多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多給學生找一些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多說英語。例如:在看完墳墓里寶藏的一些圖片后,請學生找出課文第三段中表達寶藏內容豐富的語句,我使用了這樣的指令性語言:“Would you please find the sentence in paragraph3 similar to the sentence ‘there are a lot of treasures in the tomb’?”接著我繼續啟發學生問:“Do you think the explorers will keep the treasure?”學生回答:“No。”然后我使用這樣的指令性語言:“Please find the reason。”在這個環節,師生之間積極互動,對學生使用請求的語氣,有利于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親切平等的指令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的內容,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2.可操作性。
指令性語言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具體明確,可操作,難易適中,同時及時檢查學生是否明白,并根據學生反饋對方案作進一步改進。例如:在讓學生概括文章的層次結構及每部分的大意時,我使用了這樣的指令語:“Try to find one word in the reading passage to summarize each part.”在梳理完文章、為學生播放課文相關視頻時,我這樣引導學生:“When watching the video,you can read after in a low voice.And please check your pronunciation.”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更快地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3.靈活性。
指令性語言不能一成不變,要具有靈活多變性,以免造成詞不達意的情況。所以,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不僅應思考如何設計活動,更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靈活多變的指令性語言。
例如:我在講解模塊二Unit3“The curse of the mummy”時,設計了一個深入思考的環節:“對于探墓隊員們接二連三的死亡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木乃伊的咒語,(二)意外,(三)病毒的吸入,請問你覺得是哪種原因?”問題框架比較大,學生會覺得比較難操作,于是讓他們先討論,通過討論整理出一些書本中出現的相關句型。我還將這些句型呈現在黑板上,讓學生朗讀,并根據黑板上的句型提示,結合自己的想法回答先前提出的問題。通過分解指令語,降低難度,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時才不至于無話可說,句型的使用也不至于過于單一。
三、指令性語言的使用策略
1.精心設計指令性語言。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到了要面對學生的時候才挑選正確表達思想的詞匯,而且有的時候說得詞不達意,那么學生就很難完全理解與領悟教師所講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原有的課堂行為習慣、教材內容等實際問題,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的指令性語言。
(1)明確想讓學生如何表現。在備課本上專門留出一欄,做好教師準備用的指令性語言的設計與記錄,給對學生某一任務時提出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給學生布置某一任務時,給予時間限制,并在備課本中體現出來。
(2)把這些期望絕對明確地傳達給學生。指令性語言的設計要正確、樸實、簡潔、明了,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及時檢查指令語的正確性,充分思考這樣的表達是否可以讓學生理解,以便修改。
2.強化常用指令語。
對課堂常用指令語進行強化,可以讓學生逐漸熟悉它們,從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開口說英語,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言知識,鍛煉口語能力。例如:在閱讀課中,“watch the video”,“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42”,以及“read the title”出現多次,而且這些類似的指令性語言幾乎在每節閱讀課中都會呈現,學生理解起來完全沒有任何障礙,這和平時的強化是分不開的。長此以往,教師可以和學生之間形成某種默契,或是形成只有本班師生之間懂得的暗示與指令,從而在課堂上建立起學生對教師指令積極主動反應的條件,使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秩序井然,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和諧。
3.豐富指令性語言的呈現形式。
(1)問題引入呈現。問題引入呈現式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出設問,為教師指令性語言的自然呈現埋下伏筆。例如:在給學生播放視頻前先提問學生:“What was the message of the mummy?” 然后教師立刻拋出指令性語言:“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last sentence in the video clip.”又如:在看完兩張可怕的木乃伊圖片后,設問:“Are you frightened? Dare you enter the tomb where there are a lot of mummies?”接著教師的指令性語言接踵而來,“請閱讀文章找出誰敢進入有很多木乃伊的墳墓”,等等。用問題引入呈現指令性語言,使得過渡清晰,課堂不拖泥帶水,環環相扣。同時,激發學生開口的欲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示范呈現。示范呈現這種方式是指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與學生合作示范并配以英語指導的一種指令呈現方式。例如:在給學生看墳墓里有哪些寶藏之前,先和學生玩一個“guessing game”的游戲。在他們不知道如何進行這個游戲時,教師可以和離得最近的學生進行示范對話,最近的一位學生問:“墳墓里可能會有什么?”教師回答:“里面肯定有很美麗的鉆石項鏈,并說明了原因。”通過這種示范,學生立刻明白應該怎么玩這個游戲,開始爭先恐后地上臺和猜測,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這種示范性的指令使得原本可能會比較枯燥乏味的閱讀課立刻“動”起來,課堂氛圍顯得比較輕松。
參考文獻:
[1]李伊慧.課堂活動中指令性語言的使用[J] .英語教師,2009(5).
[2]唐樂麗.淺談英語教師課堂指令語中的CCQs[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