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委等

摘 要: 傳統教學方法受到新型教學模式的挑戰,而網絡化又是當今各領域的發展趨勢。本文以EDA課程教學為例,探討了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介紹了EDA課程的背景與特點并闡述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然后引入了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并分析了其在EDA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著討論了該教學模式在我校的初步實踐過程,最后總結了初步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電子設計自動化 PBL 網絡教學
1.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這種新型的電子電路設計方法應運而生。相較于傳統的電子電路設計方法,EDA技術在設計理念、設計方法與使用工具等各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在電子、機械、通信、航空航天、生物、醫學、軍事等各個領域,EDA技術都得到廣泛應用。
面對巨大的社會需求,在包含工科的高校開設EDA技術相關課程是必然的。我校雖以醫學專業為主,但包括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等工科專業,因此也開設EDA課程。該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在掌握必要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分析、編程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1]。本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掌握EDA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將來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問題現狀及解決思路
然而,經過三年多的EDA課程教學,回頭審視和思考,我們發現該課程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理論課時較短,完全是傳統授課方式。因為包含實驗教學,所以EDA課程的理論課時較短。在理論教學時完全采用基于授課的教學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老師以灌輸式給學生“強塞”知識,學生反映知識點抽象難懂,學習興趣難以持久。
(2)雖有實驗課程,但與理論課脫離嚴重。EDA課程較注重實驗教學,但實驗課與理論往往有較長的時間間隔。經過一個星期或者更長時間后,學生對理論課上的知識點已經淡忘,進行實驗時需要重新講解或再翻書。如此不僅浪費時間,造成實驗效果不理想,而且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3)師生交流不足,無法及時地解決問題。由于課程安排的原因,除教室或實驗室之外,師生交流機會通常很少。學生碰到問題時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問題越積越多,就可能“破罐子破摔”,隨便應付課程學習。更嚴重的是,EDA課程的教學目的無法達到,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考慮采用問題式教學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進行EDA課程的教學。PBL發源并主要應用醫學領域的教學工作[2],在其他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3],[4]。與傳統的LBL教學模式不同,PBL以問題為導向,要求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帶著已知探索未知,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點,完成任務時收獲滿足感。盡管具有優勢,但若占用本就不足的課堂教學時間,造成必要知識點講解不透,教學任務無法完成,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還要利用當前發展迅猛的網絡技術。結合網絡的PBL教學模式,不受時空限制,發揮PBL教學優勢,同時方便師生交流,勢必得到廣泛應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老師、學生與教學平臺構成三個基本要素,以網絡平臺為依托開展新型教學。實際上,應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的例子越來越多[5],[6]。因此,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在EDA課程教學中是必要且可行的。
3.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設計
考慮到新型教學模式可能造成的影響,在EDA課程中依然保留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同時,將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進行初步嘗試,該教學模式分為以下步驟開展。
(1)教學前宣傳培訓。由于學生之前接受的都是LBL教學,對網絡PBL教學模式幾乎一無所知,因此,需要在學生中開展新教學模式的宣傳與培訓。例如花一兩學時講解PBL的概念、優勢及基本的步驟,告訴學生教學平臺地址,具體演示平臺上查看問題、回復、上傳文檔等基本操作過程。
(2)針對內容提出問題。這一步是PBL教學中的關鍵點。提出的問題要求與課堂教學相呼應,應該是理論知識的延伸或應用。同時,提出的問題要求難度適中,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具有完成的可能。一般來說,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幾個難度不同的問題。
(3)學生分組查閱資料。老師在網絡平臺上提出問題后,學生按組選題,然后查詢資料并設計解決方案。分組可以是學生自行組隊,或者由老師指定分組規則產生。每個組必須有一名組長和一名發言人,組長負責組員分工和協調工作,發言人負責對本組解決方案進行報告和解釋。
(4)學生分組討論。一般來說,在提出問題后兩周左右進行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針對選定的問題給出本組的解決方案,利用網絡通訊平臺進行實時的語音討論。在討論完成之后,將電子版文件上傳至網絡平臺,老師和其他組的學生進行后續評論。
(5)老師點評與總結。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小組給出的解決方案不盡相同。老師要在聽取不同小組的方案報告之后,進行點評,肯定方案中正確合理的部分,也要指出錯誤或不完善的地方。最后,結合不同小組的可取之處,老師給出一個最優解決方案。此外,可對各組表現進行打分,對優秀小組成員給予平時分加分的獎勵,以此激發學生興趣。
4.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在我校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我校的EDA課程教學,我們以學校數字化學習中心為平臺,依據上述實施方案中的步驟,對照EDA課程的教學大綱和進度安排,對2012級電子信息工程的學生開展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嘗試。
首先在數字化學習中心建立EDA技術這門課程(如下圖所示),上傳教學大綱、課件、網絡資源和參考資料等內容,并開放給學生選課。在實際應用之前,先給學生介紹網絡平臺上的基本模塊,講述PBL的基本過程,讓學生有一定的準備知識。
然后,根據教學大綱,配合理論課的授課進度,設計合適的問題進行發布。比如在講解順序語句中的CASE語句時,我們結合實際應用提出相關問題。例如CASE語句可以用于設計什么器件?CASE語句書寫不當,會造成什么樣的硬件錯誤?給學生一兩周的時間找常見器件的VHDL描述方法,篩選其中與CASE語句相關的設計,分析可能出現的硬件問題及原因,并做好問題討論的發言稿。還有關于其他的知識點的問題設計,在此不一一贅述。
接著,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這一步分為兩個同時開展的環節,即群語音的在線討論與網絡平臺上的文字溝通。前者指通過騰訊QQ群語音或微信語音等途徑,與學生保持實時討論。每組發言人把本組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行闡述,其他組員可以隨時進行補充說明,暢所欲言。后者是指在網絡平臺上以文字形式進行交流,其優勢在于將問題討論的過程與結果以文字形式進行記錄和保存,二者并舉保證問題討論取得較好效果。
最后,針對每次討論進行一定的點評和小結,并以文檔形式給出最優方案,上傳平臺供日后查閱。對于問題討論時表現積極活躍、勇于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在網絡平臺中評為“優秀”,在學期末考評時給予一定加分。
5.總結與討論
本文以高校工科類專業的EDA課程為對象,討論了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在該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紹了我校在EDA課程中應用該模式的一些初步經驗,以供其他院校老師參考。從已經開展的幾次問題討論看,學生普遍反映這種教學模式很新鮮,不受時空限制很方便。從理論課上隨機抽查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例較往年有所提高。總之,本次EDA課程教學改革嘗試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可以進一步推廣。
當然,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網絡分組討論時,要求網速較好,否則交流不暢效果不佳;有些學生性格靦腆內向,而討論時又隔著網絡,因此參與發言的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調動;對學生的單獨評價和考核存在難度,等等。相信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案的不斷完善,這些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杜桂芳,張新國,馬義德.開設“電子線路EDA實驗”課程的理論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2(3):44-46.
[2]梁旭東,祝洪瀾,黃振宇,等.PBL教學在臨床醫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2:69-70.
[3]馬君.高等工程教育PBL教學法:特征、問題設計及過程[J].高等理科教育,2014(2):98-103.
[4]高太光,陳培友,楊姝,等.基于PBL的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3(4):108-112.
[5]劉思遠,王學忠.基于Internet的電子線路EDA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26(4):87-89.
[6]魏東海,吳他凡,馬寧芳,等.網絡式PBL教學模式(W—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高教探索,2014(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