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玲
摘 要: 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著我們,“多寫多練,自然生長”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得不承認作文教學的基本現狀是“沒有作文教學”。如何帶領學生探尋那片幽幽芳草地,讓作文課堂花木深深呢?作者結合自身實踐,說說作文教學四步法。
關鍵詞: 寫前暖身 技法傍身 合作舒身 修改定身
作文難,一提作文心就煩。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我們,不得不承認作文教學的基本現狀是“沒有作文教學”,至多有一些不痛不癢的“作文講評課”,“多寫多練,自然生長”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失語”與“無為”不是個例。如何帶領學生探尋那片幽幽芳草地,讓作文課堂花木深深。在這里結合自身實踐,說說我的作文教學四步法:在確定好本次作文訓練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后,圍繞教學目標按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寫前暖身——練筆先行
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為了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所有寫作細胞,我設計作文課教學的第一步寫前暖身。該暖身活動包括:
1.出示作文題目,請學生暢所欲言,說說這次作文寫什么、怎么寫。這里以說帶寫,期望有些學生的真話真情能喚起所有學生的共鳴。例如:七年級上第一次作文“這就是我”設計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暖身活動。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性格特征時,會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這些事或多或少地使其他同學想起自己也發生過的類似的事。只要有一個說得好、說得歡,就會帶動一群,全班同學受到感染,寫作文時就能因有話可說,做到有物可寫。
2.圍繞本次寫作目標提出一個問題,請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片斷表達。這里為后面作文指路、鋪墊、蓄勢。
3.出示作文題目,編寫本次作文提綱。既有助于對寫作內容的選擇,又便于行文前對寫作思路進行安排。例如:七上第五次作文訓練,圍繞寫作目標“(1)學習編寫提綱,幫助行文保持思路清晰,使文章條理清楚。(2)盡情展開自由聯想和想象,使文章情節豐富多彩”。寫前暖身是這樣設計的:學校準備開展一次《繁星》、《春水》讀書交流活動,需要寫一篇“假如我遇見冰心”的文章,請你為這篇文章擬一個提綱。一上課就讓學生用三分鐘時間編寫提綱,學生全部靜下心來,馬上進入狀態,展開想象。
4.提出一個問題,請學生小組討論記錄后待交流,這里希望學生在討論中喚醒自己的寫作欲望,在交流中獲得新知,點燃思維的火花。
教師可根據本次作文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合適的寫前暖身活動,
第二步:技法傍身——技法點撥
學生暖身后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卻有話不會說。如何讓學生有話會說,要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方法技巧。而作文教學方法技巧,如只采用講解的方法,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結合例文,或者教材中的課文、知識短文,讓學生討論和發現,這樣,他們的感悟會更深一點,消化會更快一點。
例如:七年級上第一次作文“這就是我”圍繞確定的寫作目標“在敘述描寫的過程中運用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體現自己的性格特征”的技法點撥設計:
讀讀下面的句子,談談你的讀后感受。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學生在讀后討論,發現這些句子是課文《秋天的懷念》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同時感悟到我們在介紹自己時要展開適當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描寫表現自己的性格特征。
這里,我發動全班學生探究,挖掘表現人物性格的描寫方法,具體細致到詞,引導學生表現自己時展開描寫也要推敲揣摩到詞,同時結合前面的寫前暖身,要求學生再次自我介紹。
再如:七年級上第五次作文“假如我遇見冰心”中技法點撥設計:我們來梳理課文《看云識天氣》的主要層次,并思考文章的內容哪些詳、哪些略?
學生回憶了課文,梳理了文章層次,知道了文章有條有理、脈絡清晰。在討論交流后明確:要做到條理清楚就要對寫作內容有整體構思。先想清楚文章要寫的中心是什么,并據此取舍材料。各部分內容的重要程度也不一樣,哪些為主,準備詳寫,哪些為次,準備略寫,都要心中有數。這時,再帶領學生學習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的寫作知識短文《條理清楚》。通過短文學習,學生普遍認識到寫作前先列提綱對自己寫作大有益處,寫成文字往往比頭腦中的構想更明確,因此,想好文章的結構后,應用提綱形式明確下來,從而既有助于行文時保持清晰思路,又有助于寫成初稿后對文章進行完整地修改。
語文教材是最好的寫作教學資源。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站在寫作借鑒的角度,尋找可以“拿來”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寫作基本技能。這樣堅持,假以時日,必有所獲。
第三步:合作舒身——學以致用
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小組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再充實或修改寫前暖身(練筆)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是完成學習的重要形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作文課教學中用上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潛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
例如:七年級上第一次作文訓練“這就是我”中小組討論文章寫什么,怎么寫?前面所學東西對你們有什么幫助?我從學生的活動中逐漸發現學生將前面所學都用上了,同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學生進行提煉并修正。這樣,學生的發言就逐步充實豐滿,在這種逐步修正充實中懂得如何寫好“這就是我”這篇命題作文。
又如:七年級上第五次作文訓練“假如我遇見冰心”的提綱編寫,請學生對編寫提綱進行討論修改,并選擇最好的推薦交流。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單單遇見冰心的版本就有十幾種:有雨中遇見的,有吟著冰心的詩遇見的,有穿越中遇見的……學生的發言很有見地,各小組的成果各不相同,質量都不錯。
學生在討論中鞏固學習寫作的一點技法,在合作中張開想象的翅膀,使身心獲得極大舒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文教學也應如此。
第四步:修改定身——修改定稿
走過前三步,一篇文章基本完成,還須對文章的初稿進行修改。新課標指出:根據表達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魯迅曾說:“寫完至少看兩遍,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讓學生養成自改文章的良好習慣,不僅會寫文章,而且會評改文章,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修改方式,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互相評改。這四步安排,孰輕孰重,由老師視作文訓練目標、課文范例、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總之,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圍繞目標先說先編寫提綱,接著從教材中學習寫作技法,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補充完善,最后對文章進行修改。學生既開拓寫作思路,有東西寫,寫得出來,又學得一定的寫作知識,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我想學生走在這條路上終會寫出一篇篇佳作,作文課堂必將因為我們探尋的通幽曲徑而花木深深。
參考文獻:
[1]楊和平.突破作文瓶頸的三維教學法.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
[2]王益民.以例說要:作文教學的三類課型.語文教學通訊,2013.2B.
[3]張曉梅,張英宏.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