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松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在新課程背景下,這樣的教學蘊涵的課堂文化有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要轉變教學理念,教師必須加強對物理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志開辟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有許多幫助。
2.注重解決疑難問題
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疑難問題時,“討論式”更會發揮它的優勢。它能及時發現問題,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列舉一些學生容易判斷錯誤的問題:
(1)兩手分別用5牛頓的力拉彈簧秤的兩端,彈簧秤讀數是多少(彈簧秤自重忽略不計)?
(2)如果用只有50厘米長的玻璃管在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實驗,玻璃管內水銀面會不會下降?若此時在管頂開個小洞,將會出現什么現象?
(3)在平靜的大海中勻速行駛的輪船上跳遠,是向船頭方向跳得遠些還是向船尾方向跳得遠些?
這些問題學生很樂意思考和討論,還常常爭論激烈,各抒己見,互不相讓。此時,切不可忙下結論,應讓各種觀點的學生闡述理由,再引導大家分析、對比、評判,正確結論就不難得出。由于學生動了腦筋,并且進行了辯論,印象深,記憶牢,比教師直接講答案效果好得多。學生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己解決難題的樂趣。
3.加強對“舉例”的研究
物理教學中,無論是物理概念的引入,還是物理規律的建立,都需要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實際進行“舉例”。“舉例”是理解、應用物理概念、規律的“階梯”;“舉例”能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加深學生印象,并取得降低教學難度的效果。因此,恰當“舉例”,常常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往往給學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
“舉例”要盡可能新穎典型、生動有趣、出人意料,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我在教學時結合兒童吃膠囊藥物,向學生介紹“浮力”這一概念。通常人們吃藥片時,往往把藥片放進嘴里喝一口水,然后仰頭咽下藥片。兒童在吃膠囊藥物時,也用了同樣方法。出乎意料的是,絕大部分兒童反映咽不下去,他們說膠囊向上“跑”。其實,這是由于膠囊在水中受到一個向上浮力的原因。怎么辦呢?有學生提出,把膠囊掰開,讓兒童吃其中的藥粉。但因為膠囊類的藥物往往味道很苦,兒童拒絕這樣服用。最好的辦法是服用這類藥物時,讓兒童低頭咽下膠囊。道理在于:當兒童低頭時,其喉嚨在口腔中水的上方,此時膠囊在水中由于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當膠囊到達喉嚨時,兒童稍一用力便可將膠囊服下。
一般來說,學生對浮力的感性認識是較強的,但是平常既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仔細觀察,更沒有進行分析。教學中,教師及時提出生動有趣的例子,迫使學生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得到發展。
4.加強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5.給學生贊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增強他們的信心,并給以贊許式肯定。“優點單”就是一種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都看到老師與同學的評價,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學生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同學的意見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這簡單的評價、贊許式的肯定使他們的成績突飛猛進。
6.加強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
初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要他們通過閱讀物理教科書獲取物理知識,還需要教師細心指導。
①使學生明確“讀書”的目的。對于不同形式的讀書,其目的分別是:
瀏覽: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從已知認知結構中,內選有關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外選教師的指導性意見,為精讀打好基礎。
精讀:初步理解和記憶物理概念的定義、物理規律、有關公式及單位,理解書中所舉簡單例子,記下疑難問題,為后面討論打好基礎。
重讀:討論中,或者討論后,學生通過重新讀書,打開既得答案與疑難點之間的通道,建立認識結構中新的支撐點。
如概念篇,講述一個新的重要的物理概念,教材一般是這樣編寫的:列舉概念的肯定性例證,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得出物理現象的一般規律及本質屬性,給出概念的定義,舉出應用概念的實例。學生瀏覽全部內容后,對教材各段文字的內容已留有大體印象,再精讀概念的定義,學生積極思維加工展開于逐字逐句的琢磨中,似乎教材上的分析性文字已成為某種“潛意識”引導學生按照一定路徑理解物理概念,在已有的支撐點前面建造新的支撐點,這種“潛意識”常在一些難點處中斷,精讀就是使這些斷點連接起來,達到最終弄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目的,精讀物理概念的實例有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作用。
7.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促進物理教學改革發展,如教師可鼓勵和指導學生自辦物理黑板報,并在年級或全校展覽,在黑板報上可以提出問題、交流思想等。教師可鼓勵和倡導學生自己動手擬定標準的考試卷,經教師審閱后進行分組答題,然后由擬卷人批閱,最后分組交流等,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增長和鞏固物理知識,又可以使學生提高綜合能力。
8.充分發揮小實驗的作用,降低自學釋疑環節中學生遇到問題的難度
學生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對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對某些物理規律將信將疑,有時想不通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自學效果。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指導學生做個小實驗就是好辦法。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摩擦力的存在,認識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小實驗可以起到“引導”、“解惑”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知識,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對實驗的制作、研究、討論、改進和提高,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