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舉勝
摘 要: 學校精細化管理是超越競爭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強化精細化管理,關鍵在校園文化建設,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使精細化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學校各項工作中。
關鍵詞: 校園文化 精細化 管理方法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建立在常規管理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管理理念與實踐模式,表現為更加關注實踐精神和行為的引領,也是“用心工作、愛心服務、真心育人”的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能更有效地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進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一種聚合力,是一所學校特有的精神烙印。在精細化管理中形成“規范”和“秩序”,在文化管理中超越“規范”和“秩序”,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管理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
一、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實現對人的陶養和教化
學校文化反映了學校內部的主流價值觀、態度和行為方式。我們首先與學校建設結合,使學校管理文化建設水乳交融,以對人的陶冶、潤澤與成全為精細化管理的最終實現奠定基礎。
學校本著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具有教育性的原則,按照“墻壁說話、提示相伴、名人面對面、藝術熏陶”的方針,對學校進行整體科學規劃。
1.學校門口設置文化宣傳櫥窗。包括學校榮譽、教師風采、學生風采、學生活動、家校連心橋、公示欄等欄目,將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及學校開展的活動和學生的風采及時向全校師生展示,這更加激發了全體師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凝聚力。宣傳欄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陣地,拉近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距離,加強了家校聯系,并取得了社會的大力支持,為學校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2.美化校園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綠色校園讓師生感受微風拂面、信步林蔭道的愜意,校路兩側設置有許多名人名家雕像及名言名句,起到勵志啟志的作用。此外,充分利用教學樓走廊與樓梯過道空間,“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懸掛學生的優秀作品,如手抄報、手工作品、繪畫作品等,這不僅為學校添色,更給師生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3.班級的個性化布置,凸顯班級文化精神。各具特色的班牌、班訓,是班級師生交流的載體,充分展現了一個班級的班風班貌。班級里設置的“圖書角”、“生物角”、“讀書格言”、“作文交流平臺”等欄目,為班級學生營造了良好向上的學習氛圍。
4.優化圖書館和閱覽室功能管理,真正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學校加大圖書館和閱覽室的建設力度,規范圖書管理和使用,多渠道豐富報紙雜志、圖書的種類和數量。學校通過自購、社會捐贈等途徑,添置了許多適合廣大師生閱讀的書籍。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細節決定成敗》等書籍,陶冶教師思想情操;又如班級設立圖書角,實行開放借閱,有《讀者》、《青年博覽》、《感動中學生的100個故事》系列、中外世界名著系列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精神文化。
總之,校園環境處處精心設計,從校園內的宣傳欄、標語牌、雕像、圖書館、閱覽室、教室走廊上懸掛的藝術作品等不難發現,學校提倡和力行的處處皆教育、事事皆教育、時時皆教育的理念融進了整個校園環境,教育無痕,潤物無聲。
二、創新制度管理機制,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是一個動態化的進程,精細化的程度是需要不斷提高的。因此,學校要實現管理重心前移,強化、優化年段組、處室的管理職能,使管理工作直面師生和零距離接觸教育教學,防止管理信息失真導致管理工作費時低效。
1.狠抓落實,全方位打造高效的德育管理隊伍。學校實行年段包干負責制,分層管理落到實處。行政人員掛鉤班級,及時對師生思想狀態到教育教學工作實行全程、多方位跟蹤管理;年段領導組十分重視班級管理,經常走進班級,樹立典型,解決問題;走進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愿望、需求和思想動態等學習生活工作問題,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此外,學校重視班級管理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評優、職務晉升和中層的提拔優先從班主任中考慮,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2.實施管理工作“精細化”,努力營造良好的校風。學校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學校各項管理督查的目的主要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保證工作計劃的順利實施。因此,我們要做好及時的信息反饋和定期的分析研究,及時公布檢查結果,并及時督促有關學生、班級進行整改,而且對表現突出的班級在全校表揚,樹好典型,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管理才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促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優良的學校風氣。
此外,為增強班級管理實效,學校開展了以“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題的討論活動,在班級管理層面上形成了“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的精細化的主體管理模式和長效工作機制,增強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營造了良好的教風、學風和班風。
三、精心設計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精細化管理要提高學校的原創性和生成性,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各項教育活動是學校最基本的工作要素,也是精細化管理與學校文化的物化形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驅動下,生成了具有學校特色教育活動細節,豐富了學校文化的內涵。
1.通過開展“書香校園”、“人文校園”等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學校向學生推薦必讀和選讀書目,既讓師生共同參與,又引起廣大家長和社會的關注。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師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校園讀書節、讀書交流會、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中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
2.精心組織德育活動,培養校園文化精神。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師生幸福成長的不竭源泉,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搭建學生展示才華的平臺,如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愛心募捐、志愿者活動等,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還對養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通過以評比每月學校文明班級、周衛生先進班級為抓手,班級之間有序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各具特色。如漢字書寫比賽、普通話比賽、學雷鋒積極分子評選;“五祖拳”健身操比賽、定點背向投籃、跳繩比賽,五人六足比賽等活動。在活動中,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產生較強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約束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加強校本課程管理,彰顯校園文化特色
課程改革為學校管理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校本課程的開發設計和實施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也是使一校一品的辦學特色深入人心、永續精進的重要保證。校本課程要真正實現“以校為本”,才能彰顯特色,形成持久的辦學影響力,學校要充分利用和發展校本資源。校本課程的開發、設置要從學校辦學實際情況出發,課程的實施與發展都要依靠學校自身條件。因此,校本課程為深度校園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育中充滿創造性、藝術性的生成,學校管理不僅需要周到細致,而且需要張弛有度,需要為師生的自主和諧發展營造更大的空間。在精細化管理中創造特色校園文化,需要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恒的堅持。我們堅信:用今天對工作態度的“精心”、對工作過程的“精細”,就一定能換來明天育人成果的“精品”。
參考文獻:
[1]王衛國,姚士洪.精細化管理的認識與實踐[J].石油科技論壇.
[2]劉冬冬.淺談“學校精細化管理”[J].經營管理者.
[3]王軍.校園文化的歷史回顧、現狀與對策——兼談校園文化與教育的關系.江西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