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小文院士身著素衣布鞋作報告的照片爆紅網絡,有網友稱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2015年1月7日,李小文獲評“2014年感動師大人物”。
李小文性格中的“固執”和“不跟風”糅雜起來,是一種“不盲從”的態度。他敢挑戰美國遙感界的權威聲音,提出遙感觀測中“熱點效應”更圓滿的物理解釋——1985年,一篇題為《針葉林冠層的幾何光學模型》的論文發表在美國《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匯刊》上。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世界遙感科學界的極大震動,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該項研究成果還標志著當前國際遙感基礎研究三大學派中“李—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誕生。當時他年僅38歲。李小文曾接連承擔兩個大的國家項目,作為其中的首席科學家,忙到2011年,最終累得生病住進了醫院。
李小文為科研嘔心瀝血,但在物質方面卻要求得極少。 同事和學生們回憶,這么多年不管冬夏,李小文都穿布鞋,甚至褲腿也會挽起來。據說李小文第一次到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報到,就因為這身裝束,被門衛擋在了外面,以為他是來推銷的農民。
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錢觀,認為錢的作用在本質上是“非線性和非單調性”的。對于比較貧困的青年學生來說,很少一點錢,也許就能幫助他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條生命,產生比較好的社會效益。
www.j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