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韋韋

如何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秘書長、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華結合《決定》,分別從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發展保障水平四個方面介紹了新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系列舉措。
《教育與職業》:《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我們將采取哪些新舉措來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劉華:一是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積極引導和推動與支柱產業密切銜接的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在招生、投入等方面予以傾斜。
二是提高中職教育發展水平。統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堅持以中職教育為突破口,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強化地州、縣市對中職教育的統籌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引導初中生源合理分流。開展綜合高中試點,探索高中階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互相滲透融合的教育模式。
三是全力做好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職業培訓工作。聯合人社部門,實施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整建制學制教育培訓和就業工程,安排全區職業學校最大限度接收南疆地區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重點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和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力爭盡快實現培訓全覆蓋。
四是扎實做好南疆地區中職招生工作。堅持資源最大化利用,啟動實施南疆地區中職專項招生計劃,安排疆內示范性職業學校優質熱門專業定向南疆地區招生。推進中高職融通教育,重點向南疆地區傾斜。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編印維漢兩個語種的《2014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通訊》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免費發放到各地州、縣市的初高中學校;在喀什市舉辦職業院校民間傳統手工藝技能大賽,擴大職業教育影響力。組織南疆地區初中畢業學生家長代表參觀考察烏昌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廣泛宣傳各項惠民政策,以及學習技能、促進就業、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意義。
《教育與職業》:《決定》在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將怎樣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劉華:一是推進產教融合。建立政府引導、行業協調、校企互動的產教融合機制,引導職業學校根據產業需求設置專業,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加大職教園區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力度。根據自治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需求,加強職業學校紡織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二是加強行業指導。成立由行業協會、企業、學校組成的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制訂、實施行業政策和標準,指導和協調行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
《教育與職業》:《決定》提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下一步,我們將如何落實《決定》?
劉華:一是加強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樹人作為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增強抵御“三股勢力”影響和滲透的自覺性。
二是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繼續實施“定向培養中職免費師范生”計劃。實施“雙語雙師型”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繼續實施職業教育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采取特殊政策,解決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8所中職學校和南疆地區其他中職學校的教師補充問題。
三是推進雙語教育。制定《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雙語教育工作的意見》,研究制定中職學校漢語課程標準,組織編寫漢語教材,開發漢語課程教學資源。實施中職學校雙語教育項目,使中職學校具備實施雙語教育的基本條件。切實加大南疆地區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力度。
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制定自治區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支持職業學校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信息化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能力。
五是深化對口支援。申請國家協調對口援疆省市,遴選一批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采取多種形式對口幫扶我區職業學校,特別是南疆地區和8所國家重點建設中職學校,重點從教育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等內涵方面予以支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與職業》:《決定》還提出要加強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善民族地區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未來,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提升發展保障水平?
劉華:一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進一步健全高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和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完善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擴大覆蓋面,提高資助標準,對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實行“三免一補”政策;率先對生源地在南疆地區的中職學生實行免住宿費和教材費政策,并逐年擴大生源地范圍。落實好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規定。敦促各地州、縣市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
二是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申請國家協調對口援疆省市繼續加大對受援地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和實訓基地的建設支持力度。繼續實施基礎能力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民族特色學校建設等項目。
三是營造良好環境。建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獎勵制度,完善職業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勵制度,大力宣傳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