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漪
摘 要: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仔細研究分析課本教材,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等,以此激發小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 培養興趣 師生關系 英語學習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里的“好”與“樂”就恰如其分地闡述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用自己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詳細的備課,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興致盎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保持主動意識、參與意識,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有效地學習新教材內容。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努力培養興趣。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現代教育觀認為人的本性應是積極向上的,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會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只有師生互動才會促進學習,讓學生樂學、好學。建立新型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我們教師應有一顆真誠、公平和博愛之心,真誠地幫助孩子們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絕不取笑任何一個孩子,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其他學科老師認為的學困生,不讓他們左右你判斷這個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能力。課后和他們多交流,鼓勵他們用所學知識與你交談,特別是在家長面前多表揚他們的優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當學生喜歡你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你所任教的這門學科的興趣,為今后興趣的培養與保持,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二、充分研究課本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增強趣味性。
(一)課前導入要新穎,形式多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新課的特定角色,輕松、愉快地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導入環節,教師可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各種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提高他們的興趣,為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邁開第一步。在實踐工作中,我經常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直觀導入法。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直觀的教具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如在教學動物這一類的單詞時,我就采用簡筆畫的形式,寥寥幾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就躍然于黑板上,此時,學生對老師會更加佩服,情不自禁地進入教學當中。對于結構煩瑣、一時很難畫出來的物體,我就事先畫好或制作好,比如“What’s your job?”這一單元,我把nurse,doctor等職業制作成一頂頂可以活動的頭飾,當我帶著這些頭飾進教室時,學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我吸引,興趣盎然地加入到新授中。
2.動作表演法。上課伊始,教師帶領學生用夸張而形象的動作,要學的動詞表演出來,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又很好地鞏固了新學單詞,從而強化教學效果。如“What are you doing?”這一課時,教學“I’m...”句型,先從熟悉的“I’m playing basketball.”開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做夸張的灌籃動作,再慢慢地引出“I’m taking photos.”等,充分利用豐富的表情,加上形象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單詞、句型,學生們學得快,也記得牢。
(二)新授過程要有趣,情境逼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愛玩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玩中學,樂中學,樂中受益”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快樂教學”。例如在5B Unit6 At a PE lesson的單詞教學中,我就運用“快速反應游戲”來鞏固加深學生對“身體器官”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我說出單詞讓學生翻譯,并同時指出該器官。我說:“腿。”學生邊回答“leg”,邊用手指指向腿;我說:“neck.”學生立刻回答“脖子”,同時馬上指向脖子。這一游戲運用了眼、耳、手等各個器官,這正是心理學中“多種器官并用加強記憶效果”理論的具體應用。游戲中隨著教師語速的加快,學生由反應靈活到顧此失彼,營造了一種幽默快樂的課堂氣氛,從而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另外,我們小學英語教師還應注重為學生們創設真實而輕松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導入疑點,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引導學生“解疑”,實現知識的輸入與感知,使學生獲取成功的喜悅。
1.通過實物示范來巧設情境。如教學習用品時,就利用學生手中的鋼筆、鉛筆、橡皮等;教學水果時,就把各類水果帶進課堂,在英語與實物之間建立直接聯系,促進學生理解、記憶所學新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媒體輔助來創設情境。在英語教學中,應始終堅持視、聽、說領先的原則。因此,在課堂上,運用錄像、投影、錄音機為學生創造一種悅目、悅耳、悅心的英語交際情景。如在教“What is ... doing?”時,從教材軟件中找到了讀書、吃東西、走路、跑步、游泳、做作業、寫信、做實驗等圖片和影片,特別是從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下載了一些片斷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根據生動的畫面回答問題“What is ...doing?”,這樣的方式寓教于樂,而且真實,信息量大,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
三、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持續鞏固興趣。
我們的語言教學只靠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各種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相互滲透。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還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們參加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故事會、英語歌曲演唱會、英語角、英語口語賽,等等,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總之,我們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認識學習英語的意義,從而更加重視英語學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知識和能力正是現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總而言之,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地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