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貴
摘 要: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教育的最前沿。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其言行、一舉一動直接關系教育教學成果和班集體健康成才。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 管理經驗
為更好地做好班級工作,我把擔任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班級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一、正確選拔、培養和使用班干部
班主任要有敏捷的洞察力,善于發現選拔班級中的管理人才,建設一支學習、品行、紀律完全合格的班委會。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班集體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取決于班主任能否選拔、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班干部。班干部的產生有兩種形式:一是教師指定;二是同學選舉產生。小學一、二年級一般由班主任直接指定。選舉的方式可以由小學三年級開始,其程序是:先由同學們自己民主推選,民主分配,再由班主任批準成立班委會,然后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可行的制度,根據各人的特長進行分工負責。對他們進行“就職培訓”,傳授他們管理班級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班級的主人。這樣,班主任就有更多時間探索工作方法,指導班級活動,有利于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培養。總之,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培養出得力的班委,將對做好班集體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列寧同志曾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全體學生。”班主任應該具有良好的師風、師德、師功、樹立模范形象、嚴謹治學、積極進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比如:教師要求學生按時到校上課,自己卻總是在鈴響一段時間后才進教室上課,那就不可能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表率,學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模仿力”極強,班主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只有嚴格要求、實事求是,不講大話、空話,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三、熱愛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
作為班主任,具有“愛心”很重要。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愛學生,從愛的角度觀察學生、教育學生。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學習方面的、生活方面的、家庭方面的,等等。班主任只有做到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才能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從而把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轉化為學生精神上的動力,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多用鼓勵,少用批評,講究批評藝術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多用表揚,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可愛之處。處于學習后進狀態的學生往往有沉重的思想負擔,他們的自信心弱,自卑感重。因此,對他們更應該關愛和鼓勵,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滿腔熱情地給予表揚,激勵他們奮發向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生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出現錯誤后及時批評教育、正確引導,讓他感覺到你的批評是出于對他的負責,對他的愛,這樣學生會容易接受,并且會在心里感激你,同時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相反,假如班主任不講究藝術,以威壓服,言語傷人,那么只會使學生心服口不服,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使教育前功盡棄。
五、制定規章,平等對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沒有法律、法規、制度、國將不國,混亂一片,無從建設。同樣的,一個班級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使班級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才能提高班級教育質量。在制訂班級制度時應根據學校制訂的規章制度精神,結合班級情況及學生特點,制訂課堂紀律、生活作息制度、考勤制度、值日生制度、清潔衛生制度,并在各項制度的執行中平等對待,不搞特殊。如果教師在學生違反紀律面前,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對學習成績差的橫加指責,粗暴批評,就會使“差生更差”,自暴自棄,喪失進取信心。
六、勤快
即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具體地講便是勤到班上走走,勤到學生宿舍看看,勤到操場查查,勤到科任教師那里問問,勤找學生談談,勤向領導匯報,力爭了解每位學生的方方面面,如性格特征、行為習慣,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七、堅持家訪或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
班主任要想卓有成效地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就應當發揮教育的整體性功能,通過各種途徑,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配合。家訪和召開家長座談會是學校、家長和社會三方面聯合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橋梁和紐帶。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長會及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次家訪,因為通過家訪和座談會的形式,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子女和對子女進行教育。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又是最有意義的,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進取,更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參考文獻:
[1]名師工作室雜談.通化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