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芬
摘 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并得到迅速發展。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及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都發生了巨大變革。網絡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手段更豐富生動,對教學效果的增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語文教學 應用效果
多媒體教學指利用互聯網的功能特性和資源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促進和支持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中,多媒體網絡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集多種媒體功能和網絡功能于一體,將文字、數據、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有機結合、交互傳遞,使學生大腦各區交替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出現和應用,給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契機,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拓展創造了條件,特別為新課程教學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下面就談談我們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一、多媒體協同語文教學中CAI課件的制作
多媒體技術是指將文字、數據、圖像、聲音、音樂、動畫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而形成的一種信息技術。它解決了傳統教學的許多弊端,為現代教育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領域,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使用CAI課件進行教學。如果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利用CAI課件進行直觀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以浙教版小學第十冊《太陽》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制作CAI課件。
1.精心挑選,多方收集
制作課件前,必須選擇好適宜的工具軟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制作CAI課件的平臺,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方正奧思等。各種平臺的特點各不相同,有些是幻燈片,有些是主頁式。在《太陽》一課的CAI課件制作中,可以選用Authorware、Flash等軟件。因為Authorware、Flash的界面非常好,采用自由自主的設計,操作控制自由,自由發揮空間較大。
初學制作多媒體課件,應該從最簡單的Power Point開始,Power Point簡單易學、制作快速,自身有簡單的圖形創作功能,還可以導入外部圖像、影片、聲音、文件、動畫,是比較理想的初級課件制作工具。
2.恰當選擇,靈活運用
現在CAI課件類型大致可以分為:資料工具型、教師課堂演示型、學生自主學習型、模擬實驗型、教學游戲性等。CAI課件《太陽》中,可設計成教師課堂演示型、學生自主學習型兩個類型,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
3.設計腳本,巧妙構思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CAI課件制作的藍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和吃透教材的知識結構、內容體系,才能編寫出好的教案,實施有效教學。因此,確定《太陽》為課題后,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確定太陽的特點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為本課教學重點。
腳本的設計可按目標設計——表現方式的選擇——課件結構設計——形成腳本——腳本卡片設計的順序進行,就是將選定的教學內容編寫成思路清晰、內容精煉、重點難點突出、易于計算機表達的腳本。教師根據開發環境把課上內容一步一步地寫出來,如圖形、文字布局、閃爍、滾動、旋轉、切換等技巧運用等,都要預先設計好。腳本既是制作的依據和出發點,又是它的歸宿,腳本質量決定課件質量。
4.精心制作,合理安排
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制作合成,主要任務是根據腳本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各樣的多媒體素材編輯、組合起來,制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方便、視聽效果俱佳的CAI課件。
CAI課件《太陽》的素材來源:許多是利用現有資料,如錄像資料來源是教材配套的錄像資料和學?,F有的光盤。也有資料到網絡上找,如太陽、地球和自然界的現象等圖片資料都來自于網絡。更多的是自己制作,如文本編輯和動畫制作等。
CAI課件《太陽》的素材采集與處理:
(1)文本主要用于對知識的描述性表示,如太陽特點(遠、大、熱)的闡述。這些文字素材可以直接輸入,同時以圖像方式出現在課件中,這種圖像化的文字保留了原始風格(字體、顏色、形狀等),并且很方便地調整尺寸大小。
(2)圖像是教學課件最重要的信息表現形式之一,是決定課件視覺效果的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利用軟件ACDSee處理圖片,具有旋轉、大小、背景顏色、圖像格式轉換等許多功能,可以輕易編輯圖片,達到理想效果。
(3)視頻非常類似于我們熟知的電影和電視,有聲有色,在教學課件中充當重要角色。我們利用視頻捕捉卡采集錄像上的素材和超級解霸等軟件截取VCD上的視頻片段,再利用軟件Premiere進行編輯。
(4)動畫是利用人的視覺暫留特征,快速播放一系列連續運動變化的圖形圖像,包括畫面的縮放、旋轉、變換等特殊效果。通過動畫可以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許多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如課件中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可以利用軟件Flash制作,使整個課件充滿生機。
二、多媒體協同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協同教學,不僅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而且可以創造一個優良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1.借用媒體,課前準備,調動情緒
每次上課前,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提前幾分鐘打開多媒體,播放從網上精心挑選的歌曲、Flash,學生的情緒很快便會被調動起來,為上課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特別在學生已上了一兩節課后或上下午的課時,身心已略感疲憊,此時音樂與畫面的刺激,會很快讓其放松下來,調整好狀態,情緒激昂地投入到將要開始的課堂中。
2.利用視頻,進入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欲望,促進思維跳躍,保持學習持久。如教學《小英雄雨來》,先從資源庫中下載視頻,讓學生觀看??赐旰?,教師抓住時機問:“小英雄雨來你們喜歡嗎?為什么?愿意從課文中找出內容回答老師的問題嗎?”學生很快投入到讀書中。此時,學生興趣濃,思維活躍,想象豐富,他們通過自身的體會,感受著學習語文的興趣。
3.巧用動畫,刺激感官,保持興趣
“生活處處皆語文”。要學好語文,就必須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自制力不強。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奇、發生興趣,才會集中精力觀察、思考。
如《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教學內容枯燥,如果光靠教師的語言描述,難以保持住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先播放錄像,讓學生親身感受其在海洋中如何吃食、睡覺及呼吸,然后讓學生回答鯨有哪些特點。當學到鯨很重很大時,教師利用遠程資源網下載動畫:鯨與象、鯨與汽車的比較,當第15頭大象終于把稱那一頭鯨撐起來,第六輛汽車駛上鯨背時,學生發出一聲聲驚呼,平時最坐不住的學生也屏息凝視,將高昂的情緒保持到鈴聲響后,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4.運用資源,自制課件,體驗樂趣
學生喜歡在微機房上課,喜歡操作電腦,能夠在電腦上看到一些相關的課文內容,往往使他們激動不已。因此,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微機房上語文課,讓他們從資源庫中下載有關課文內容,并教他們制作一張張幻燈片。
如教學《威尼斯小艇》,要學生認識小艇的樣子,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教育資源庫中搜集小艇的樣子,再打開POWERPOINT,點擊空白燈片,插入小圖片,調整圖片的大小,然后讓他們在圖片下方輸入小艇的名稱。這些文字可以是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在這快樂的學習中,他們通過自身操作,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5.穿越時空,豐富素材,擴展興趣
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活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如教學《觀潮》后,教師請學生選擇“錢塘潮的成因探微”、“名人詠錢塘”、“錢塘潮美景”三個課題中的一個,上網查找資料,在“我也來寫寫”欄目中完成自己的專題研究,匯總同學的研究成果,發布到網上。
總之,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方法的電教媒體課件,恰當地引入語文教學中,正確地處理好教師與電教媒體的關系,以及文字教材與形聲教材的關系,會大大優化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涵之,劉潔主編.信息技術教育全書[M].華齡出版社,2000.12.
[2]黃秋生.談談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02(7).
[3]劉育濤,安素平.試論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