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杰
摘 要: 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課程的開發就要依據新理念,特色發展。校本課程開發具有三方面的內在價值:開發學生潛能,促進教師發展,是學校全面發揮社會功能和實現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校本課程 全面發展 德育禮儀 特色發展
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在新課程改革中,校本課程作為一個全新概念出現在學校中,作為一所欠發達地區的中學,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我們立足本校實際,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下面提出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旨在與大家共勉。
1.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之初,新生事物的校本課程,教師對此不熟悉,為提高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認識,我校教研室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改文件,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理論,使全校教師明確了什么是校本課程,開發校本課程的意義等方向性問題。這樣,教師不僅在短時間內領會了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更主要的是喚起了每位教師的資源意識。為了開發出具有本土特色且學生喜歡的課程,教師不斷地尋找教學資源,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通過學習,大家逐漸認識了校本課程所帶來的優勢:教師的積極參與;考慮學生的認知背景及需要;適應學校的主客觀條件及其所處區域經濟與文化水平;彰顯學校自身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校本課程開發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與經驗,尊重學生的選擇,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能力,開發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在課程開發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立足校情,開發課程
作為一所主要以農村為生源基地的縣城中學,辦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農村孩子淳樸、真誠,有較為豐富的農村生活實踐知識,但在課外閱讀、課外知識的擴展、藝術、科技教育、現代文明禮儀教育等方面與城市孩子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他們迫切需要在這些方面有所發展,因此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立足校情,立足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心靈。
2.1結合實際校情,開設德育禮儀校本課程。
古語云:“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學生知曉禮儀規則,能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交流了解[1]、彼此信任、消除隔閡,營造良好的氛圍。為此,我校提出了“先成人,后成才”的校訓。依據實際,由政教處組織編寫的《我校中學生德育禮儀教育讀本》。高一、高二級開設“德育禮儀”校本課程,由心理學教師每周每班開設一堂德育禮儀課。
“德育禮儀”校本課程編寫中,注重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知識目標:使學生懂得禮貌的涵義及作用;禮節禮貌與尊重的關系;了解禮儀的涵義及作用,知曉生活中的基本社交禮儀。能力目標:學會以禮待人;能在不同情境下表達自己的禮貌;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交往態度,體驗舉止優雅、文明帶給自己的樂趣及人生的價值。
在校本教科書的編寫上我們注意了知識、操作、實踐等不同層面。首先在緒論中強調了禮儀教育的沿革及其對禮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在具體內容中重點涉及學生在校禮儀,包括課上、課間活動及與教師同學相處的禮儀,在強調學生在校禮儀的同時,注意學生的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每一個章節之后都有與本節內容相聯系的名言警句和有針對性的思考題。
“德育禮儀”校本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使文明禮儀教育走進社區、走進社會。實施中還通過主題班會、專題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及體驗活動,如調查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走向社會、關注社會,讓學生發現身邊的不文明、不禮貌的現象,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每年4月份學校專門開設文明禮貌月活動,在社區中開展志愿者活動、學雷鋒活動,幫助學生禮節所學到的禮儀知識,最后使之內化為學生良好的禮儀行為。
2.2 開設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科課程。
校本課程不同于學科興趣小組,是對學習興趣小組的繼承、發展與提升。我校在原來開設興趣小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部分學科開設的校本課程如:語文學科中的《作文的審題立意:考場命題作文審題綜述》、《名著導學》,生物學科《奧妙的生物世界》、《會寧縣雜糧的精細化經營探討》,化學學科《生活中的化學》,體育學科中《籃球特色訓練教學》,美術學科中的《美術鑒賞》,英語學科中的《新概念英語的學習》等。開設校本課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在校本課程的實踐中,體現教學特色。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學科校本課程教學中,要體現知識聯系生活,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與生活。我校組建科技協會社團的青年教師、科技輔導員張銳老師輔導的學生多次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并多次獲獎,個人作品在第28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同時獲得了“市長獎”,設計并申報通過兩項國家專利。
3.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體會與反思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一直是邊實踐、邊反思、邊調整中進行的。在實施過程中大家普遍認為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和學校的良性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拓展了學生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良好道德素質和習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構建了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建校十年來,我校有一大批教師在全省和市縣級教育教學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然而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和困惑:(1)由于學校資源及教師意愿和能力所限,校本課程開發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2)校本課程評價時,如何考核教師的工作量?如何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大家關注點往往集中在校本開發的理論層面,缺少關注建立相應的組織與制度。為此,校本課程開發有待進一步規范。
總之,校本課程實踐讓我們對校本課程有了更深理解,我們一定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更好地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我們學校形成獨到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王幸. 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D]. 江蘇南京:河海大學.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