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 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探索探究式、自主學習式、合作學習式等新型教學模式,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教育轉型。這就要求教師堅守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堅守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不斷研究,不斷創新,促進師生的發展、成長和自我超越。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教育轉型 教學方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強調:教育的價值在于幫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為實現自己潛能的主人。教育即生長,學生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他有內在價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簡單地適應現實,只有以學生為本、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高中物理教學的教育轉型擔負培養師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任務,促使師生堅守教育、超越自我,形成自主、自立、自為的精神人格,這為高中物理教育轉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一、專業堅守——堅守教育的本質和規律
近年來屢屢被強調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理念,其中都具有不變的東西,即教育的內涵和本質,也就是需要長期堅守的教育的基點和底線。著名學者肖川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說:“無從否認,教育所內含的某一具有普適性的內在規定性構成了教育的生命之根。它一以貫之,使古代教育、現代教育、當代教育同歸于教育這一范疇。”教育外在的載體和形式可以變,但教育的內涵和本質永遠不會變。所謂“專業堅守”,就是堅持和守護教育的本質和規律。
堅守教育的本質和規律,重要的是將理念和主張付諸行動。教育的本質應將教師置于和學生完全平等的地位,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圍繞發展學生的目標而進行,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過程。我校開發的“生態型課堂”倡導科學、理性、和諧的教育理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學生成了“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在具體學習生活中不會消極等待、被動接受,而是自覺獨立思考、主動索取,使學習成為真正意義的個體的內在需要和追求。
專業堅守應堅持師生的共同發展,堅守教育本質和規律,尊重每一個學生,激活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讓教師與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學情堅守——堅守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由雅克·德洛爾等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明確指出:“教育應該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評判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他應該做的事情。”由此可見,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是實現“人的成長與發展”。
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教學的起點是學情。我校開發的“生態型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首先要充分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遵循“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之道,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沒有觀點的整理,就沒有思想的凝聚。“生態型課堂”倡導尊重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保證每一個學生有自主獨立學習的時間,每一個人都要提煉自己的觀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開展合作學習。“生態型課堂”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小組合作。沒有智慧的交鋒,就沒有個性的張揚。合作學習,激勵學生發揮出最高水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見解,促進學生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標準,是“人的發展與成長”,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指向,也是教育在實踐中堅守的至高境界。
三、教法超越——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葉瀾教授提出:“生命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為了知識而教學,而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教學。”
傳統課堂模式是一種“知識課堂”,以知識為中心,關注的是教學的結果,這將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學習倦怠,喪失學習積極性。“生態型課堂”與傳統課堂不同,我校的“生態型課堂”注重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教學實際,創設生動、形象、思辨的情境,對學習主體予以有效激發,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在“生態型課堂”上,學習應該是一種帶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動,這種活動使學習者能夠應用已有的經驗理解或評價當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而影響其在課堂內的思維活動,形成新的知識。課堂上,教師不包攬一切,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思考,自主選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潛力為教學目標,強調體驗與興趣結合,生活活動與創造活動結合,強調課堂由“靜”變“動”,強調由“教”的課堂變為“學”的課堂。
四、學法超越——促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成功轉型
教育部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說:“中學課程改革要加強學習自主技能的培養,評價一個人的學習水平應觀察其自主學習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形成性發展,而不是‘一考定終身’。”
1.問題導向,教育轉型。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轉型,需要師生在學習中摒棄“灌輸式”的應試教育,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的“生態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變直接指導為間接指導,讓學生學會總結、自我提升。
一個優秀的高中物理課堂達到的教學有效性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來,帶著問題離開。我們倡導的“生態型課堂”采用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方法,給課堂留有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在“生態型課堂”上,教師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把學生領進一個知識的領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對該領域的發問,以出現的問題為突破口,讓師生在問題的研究中學會反思,以反思促成長。師生在學術實踐中實施自我評價,及時總結經驗、反思教育行為,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即便離開課堂,他們也會進入問題的深層,自發地不斷學習、不斷探究。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遠不止一本書、一臺電腦那么簡單。一堂好課能夠從認知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個維度多層次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地提高和成長。
2.以學定教,開放多元。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物理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自主性、獨創性缺失,主體性被壓抑。
自從我校以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為引領,倡導教師探索構建“生態型課堂”以來,我校教師不斷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注重精心激活、精巧引導,使課堂教學在精彩“預設”之中煥發鮮動靈活的有效“生成”,讓課堂閃耀靈動的光輝。課堂活動從關注學生發展的基點著眼,提倡多元化的智慧學習,關注個性發展,鼓勵自主感悟,重視獨特體驗。教師在備課和授課上有了很大變化。原來備課,以知識傳授為目的,以備教材為主;現在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的東西,使學生經過情感體驗“內化”知識。原來授課,以講、練為主,課堂是“死”的,是“靜”的,教師是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現在授課,以互動交流為主,課堂是“活”的,是“動”的,教師和學生共同扮演角色,互為傳播主體。師生間良性的互動不僅有利于教師順利地傳授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習信心。
3.教學平等,創新發展。
傳統課堂模式使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絕對權威的地位,使得課堂上師生雙方缺乏情感交流,課堂教學缺少互動,很少關注學生的意志、興趣、情感、動機等非智力因素。
我校“生態型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權威者、控制者,而是與學生探討問題的平等對話者。教師不受制于教參,學生不受制于教師,師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學習。教師不操縱課堂、不作武斷的評價、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而是給學生當學習顧問,與學生交換意見,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在課堂上維護學生的話語權,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在知識教學上,課堂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還把生活中的內容納入課堂中,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看待現象、探討問題、分析提升。要避免局限于一種看法、一個“標準答案”,特別是要打破教參或課本的權威,使教學具有發展性,學生具有創新性,真正讓高中物理課堂成為學生素養養成、生命提升的開放性的廣闊天地。
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正在為現今的高中物理課堂創造自由主動的環境、注重提高個體生命質量的教育,重新建構物理課堂,從而促進教學雙方更有效、有序、有價值地發展。堅守教育的本質和規律,超越自我的成長和提高,必將使教師和學生在獲得適時、適宜的啟發引導中,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師生主動發展,推進新一輪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胡金波.基礎教育轉型發展的幾個問題.唯實,2013(3).
[2]成尚榮.課堂教學改革的堅守、突破與超越.江蘇教育研究,2012(1).
基金項目:蘇州市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課題《高中物理有效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行動研究》(“十二·五”Sj[015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