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明 張林松
摘 要: 體育教師的言行與品格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會對學生的品行產生深刻的影響,且培養學生的優良思想品德又是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為此,當代體育教師要塑造學生優秀的人格,必須從挖掘教材、深入教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靈活多樣、講究實效等方面入手,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為使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創造條件。
關鍵詞: 體育教師 人格培養 采取措施
1.問題與分析
在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當中,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無疑是關鍵所在。就體育教師本身而言,其言行、儀表、人格等對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體育教師人格的培養、完善及發揮,是其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
人格,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個人素質的外在行為表現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等要素。在體育教學中,重視人格教育,不僅是時代的需要,而且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現代人格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所產生的一種新型人格,具體表現為:(1)靈活敏銳的思維方式;(2)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3)爭強好勝的競爭意識;(4)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5)充滿熱情的愛國主義等。
體育教學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現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蘊含了豐富而積極的教育功能,為學生形成現代人格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可能性,它比空洞的政治思想說教更具體。早在1926年我國著名教育家馬約翰先生就指出:“體育是培養學生品格的良好場所,體育可以批評錯誤、鼓勵高尚、陶冶情操、激勵品質。”正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要實現體育教育的人格教育目標,并非只要從事體育運動就唾手可得,它還得采取科學的手段,并通過一定的條件才能發揮其作用。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有意識地發揮體育運動自身的功能,現代人格教育才能實現。體育教師是體育教育的設計者和執行者,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及發揮程度將直接影響現代人格形成的效果。因此,要充分提高認識,立足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其落實于實際工作中。
2.應采取的措施
2.1挖掘教材,深入教改。
要明確學校體育工作的意義和作用及學校體育工作在全面實施新課改形勢下所要承擔的任務。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使之融為一體,使教材的“三基”教育對學生的人格的培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同時,要提高認識,在教材、教法、教具的改革和創新上下工夫,在實踐中大膽地進行改革及探討,以期建立一個適應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的、以愉悅學生身心、增強體質、培養現代體育意識與興趣的新體育,使之成為培養完善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
2.2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要根據學生年齡、性別、性格等特征做到有針對性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人在特定的場合,受到特定的情緒感染,往往會產生特定的情感。如體育器材布局的環境,隊列、隊形及體操動作的造型,師生雙方語言、儀表、教態的行為,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和韻律等,都將對學生產生特定的刺激,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要把學生學習動機的確立、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鍛煉、興趣的培養、性格的優化寓于體育教學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利用激勵機制,尤其是對那些體質較差而又缺乏鍛煉的學生,當他們取得微小進步時,要給予表揚、鼓勵,使之產生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的由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樂趣,由樂趣到志趣,使之形成終身體育行為。
2.3靈活多樣,講究實效。
要不斷完善教學和手段,使學生樂于接受并自覺進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需要良好的品質做保證。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堅強意志,使其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進取精神。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及其合作者通過長期對智力超常兒童追蹤研究發現,成就最大組的意志品質明顯優于成就最小的組。通過耐久跑、障礙跑、支撐跳躍等項目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鍛煉自我、豐富自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等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
2.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體育教師的道德品性、人格、智慧、技能、教學作風等對學生的影響是大的。它是教師寶貴的財富,是科學賦予的力量,直接影響個人才能的發揮。體育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教學訓練中隨時隨地為學生展示體育作風(如公平競爭,頑強斗志,團隊精神,戰勝自我等),都是學生信任和效仿的榜樣。
3.結語
體育教師應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體育思想、知識技能、道德修養和行為準則等水平,從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并通過體育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品學兼優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