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應清楚地看到農村基礎教育的整體性薄弱狀況一直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在辦學方向、生源質量、硬件投入、師資水平和學校管理等方面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本文客觀分析了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有效的發展對策,以期推進農村教育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 農村基礎教育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碑斍?,農村教育依然存在許多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農村教育面臨的困境亟待解決。
一、當前農村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1.農村基礎教育目標錯位?!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強調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自覺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這就給我們指明了辦學方向,規定了辦教育的總目標。然而,受落后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的影響,社會上許多人把升學與成才等同,把升學率的高低與辦學質量的優劣等同。學生的思想素質和身體素質差,個性特長受壓抑,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和開拓進取精神,更無興農愛農的思想意識。
2.生源質量不高。由于很多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因此“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這就造成這一類學生求學興趣不高,行為習慣較差。他們在小學時沒有打下很好的基礎,進入初中,隨著科目增多,課程難度系數加大,厭學情緒更甚。班上的學困生給其他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求學興趣。同時,隨著部分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城市學校造成生源流失,進一步降低了農村學校的生源質量。
3.學校硬件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很多農村學校只注重外部環境的美化,而忽視與學生、與教學息息相關的硬件設施的完善。武陵中學花了大量物力、財力在文化廣場等面子建筑的修建上,實際對教學有用的設施的投入卻微乎其微。
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欠佳。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教師隊伍老化,后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二是學歷水平較低。三是教師整體能力較差。相當數量中、老年教師業務能力較低,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大有人在。四是教師身體不適應。由于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將。
5.農村學校管理水平不高?!耙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那些管理無序、質量落后的農村薄弱學校,都與校長及其班子成員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極不負責緊密相關。因為校長管理能力太差,學?!耙篮J畫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辦法、措施、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紙上作業,不求實際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親,在激勵機制上不舍得花錢,在評價制度上不切實際。這樣的學校難免一片混亂,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二、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建議
1.端正農村教育辦學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農村基礎教育要轉變觀念,必須注重面向農村,培養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他們學會生存打基礎,這應該成為農村教育的重心。要端正農村教育的辦學思想,真正把農村教育的重點轉移到素質教育上,轉移到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軌道上;要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勞動者的素質;要使各級各類學校的畢業生都能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一定勞動生產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每一個青壯年農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農村中學課程設置要體現文化課和技術職業課并重、選修課與必修課并重的特點。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所有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2.借助社會力量,實現農村教育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在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積極培育社會力量在教育上的投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實現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可以通過合同承包、服務購買等方式為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提供參與農村教育創造條件和空間,實現供給方式多樣化。另一方面實現教育資金來源的多元化??梢酝ㄟ^政府與社會組織或私人資本合作供給、社會投資、村民自籌等多種籌資方式,同時國家對捐資、集資辦學的社會團體、社會組織或個人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這樣,多渠道籌措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既發揮了農村社區和私人組織的作用,又是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極好補充。
3.加大教育投入,確保專款專用。目前國家預算中,對教育的投入僅占4%。即使是這樣小的比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在縮水。這直接影響學校,尤其農村中學硬件設施的更新速度。因此,各級部門應該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管,使國家撥付的經費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
4.盡快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考慮農村學生數量下降與教師自然退休減員比例基本平衡,農村學校將持續一段時期暫不補充正規師范畢業生和社會其他條件合格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對現有在職農村教師從優化培訓機制與途徑入手,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實現教育理念、教師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評價的全面轉變,共同提高。通過以上措施,促使全體農村教師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樹立教育創新意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完善現代教育行為。
5.加強對學校管理干部及教師的約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校長的任期目標管理,對學校亂收費行為和教師工作不稱職、質量上不去及嚴重體罰學生的行為,在評價、聘用上都應實施一套嚴格的約束機制。這對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解決好“三農”問題有密切關系,直接關系到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在新形勢下,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努力促進農村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