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
[摘 要]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也越來越多。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承擔起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指導教授,也要充分承擔起德育的責任,這就需要教師將德育元素充分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德育內容與課堂學習、課后練習等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語文學科人文特性,有效提高德育實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也有了更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縱觀小學語文學科知識,很多內容都和德育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為教師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可行性。然而德育工作是具有一定難度的,要將語文學科教學同德育內容有機結合更是難上加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責任,充分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統籌思考其中的困難與問題,并采取有效策略妥善解決,達成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
1.全面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教學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為目的,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三大主流學科,更是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主要抓手。“文以載道”,語文學習不光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要學習教材中蘊含的思想道理。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是毫無根據的,它需要的是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從而彰顯出德育效用,而不是憑空在教學中摻雜德育內容。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初期,學生正處于知識、能力以及思想品質的啟蒙培養階段。教師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段里,通過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在促進學生語言文字能力提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忍勤勞的思想品質和堅貞赤忱的愛國情操等,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2.為語文知識學習提供明確目標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學科,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這是對語文工具性的掌握;而語文學習的深層次目標,則應當是對教材文本思想感情的領悟和精神品質的學習,這是對語文人文性的掌握。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比較盲目,認為教會學生認字、寫話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以至于教學中沉悶機械,重復出現抄寫、背誦的現象,使學生也苦不堪言。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則可以彰顯出語文人文性內涵,升華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升華同樣是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和升華,學習內容在學生眼里也必然變得豐富多樣,學習興趣也自然會顯著提高。
3.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給教學帶來的最直接改變就是教學內容的變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課文都蘊含著簡單易懂的人生哲理或者高尚優秀的思想品質,在這類文章中滲透德育,必然是在機械的字詞教學基礎上,突出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而這種德育恰好能夠將各種如勤勞、刻苦、向上等積極情感傳達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德育營造出的積極氛圍中,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學習也會更刻苦。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解決的問題
1.在教學中尋找德育內容的滲透氛圍
當下,大多數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往往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充分重視到對德育內容滲透氛圍的創設。具體來說,由于德育內容滲透時機的缺失,會導致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難以將德育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難以發揮出德育應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學過于重視理論傳輸,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導致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也存在問題,這都是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點思考解決的問題。
2.尋找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德育內容的方法
當前,還沒有相應的書籍或專家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方式方法進行總結或論證。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自行進行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就很容易出現強擰、生硬等偏差,課堂往往會變得不倫不類,不像語文課,也不想思想品德課,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的接受情況也不盡如人意。與此同時,在進行小學語文融入德育內容的過程中,還要充分重視對相應教學方法的動態性研究。因為課文內容的不同,決定了課堂教學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更要不斷調整改變。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內容、學習特點進行深入了解,并根據德育的內容要求,選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適當方法。
1.在拼音、生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拼音、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開端,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時間雖然比較短,但卻是最應該扎實打好基礎的部分,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組詞、寫話、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根本。
很多教師在拼音、識字教學中往往只重視教給學生發音方法、拼讀技巧以及書寫方法,以教會學生能讀準、能寫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卻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漢語拼音教學處于機械和枯燥之中,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率,同時白白浪費了在拼音、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良好時機。事實上,如果教師們能巧妙地在拼音、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取得的效果也會很不錯。例如在教學“j”“q”“x”和“ü”相拼中,“ü”上兩點的省略規則時,可以采用“n”“l”和“ü”相拼來做對比。教師可以指出:“n”“l”和“ü”在一起時,“n”“l”經常欺負“ü”,“ü”整天眼淚汪汪。而“j”“q”“x”和“ü”在一起時,非常關心幫助“ü”,“ü”一看到它們就擦干眼淚開心地笑了。教師可以問小朋友們是喜歡“n”“l”,還是喜歡“j”“q”“x”(孩子們馬上說喜歡“j” “q”“x”)。再問學生為什么的時候,學生們就會回答是因為“j”“q”“x”不欺負別人,只有不欺負別人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歡跟他玩,才是一個好學生。就在這“ü”的一笑一哭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枯燥的規則,也上了一堂與人相處的德育課。可見,在拼音教學中,只要教師能敏銳捕捉教學中的契機,就能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自然也能上出一堂活躍、深刻而充滿思想感情的課。
同樣的,識字教學中,例如教學“打”字,教師可以通過組詞“打人”“打架”“打球”“打掃”等,讓學生明白“打人”“打架”是不對的,同時也通過這些詞理解“打”字的組詞規律。
2.在課文學習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文學習則是德育滲透的主要載體。有效滲透德育,離不開教師對課文內容的科學剖析和有效拓展,離不開教師將課文內容同德育內容的有機結合。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是各不相同的,德育內容也是復雜多樣的,二者同一的豐富性保證了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多樣性。
德育滲透的在語文教學中可行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課文內容調整德育方式方法,合理選擇德育內容。例如在教學描寫祖國風光的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播放視頻、圖片等形式,讓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物產風貌,激起學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而對于闡述生活道理或贊頌優秀精神品質的課文,教師可以選擇相應內容的社會新聞講給學生聽,播給學生看,通過生活中鮮活的實例,激起學生心中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構筑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在作業練習中滲透德育
作業練習是語文教學的鞏固和檢查,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小學生,他們的記憶持久性相對較差,很多知識、道理在課堂上學得很好,但一下課就忘了。這時,作業練習就能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鞏固和檢查。另外,作業練習不僅能鞏固學生學習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還能夯實、深化德育效果。教師在布置作業練習時,可以在訓練基礎能力的同時,有意地引導學生思考德育內容,比如給學生布置這樣的題目:“請說出你最喜歡祖國哪里的風景,并用一句話表達你對祖國的熱愛。”這種題目簡單直接,同時也能產生最顯著的效果。
4.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效補充和深度拓展,課程標準同樣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課外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具有德育效用的書籍,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也可以引導學生交換課外書籍、幫助閱讀等,使學生養成與他人分享、樂于助人等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劉金紅.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的探索[J].魅力中國,2009,(26).
[2]劉向陽.漫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S1).
[,3]龐國艷.基于新課改實施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知識經濟,2009,(02).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