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寅坤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給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活力。新的理念正逐漸轉化為教學行為,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經常會被重教師的“教”、重動作技術的學習、重身體訓練、重競爭意識的培養和“偽創新”教學等傳統課堂被動、低效的現象困擾。這些都是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的,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努力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 體育課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給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活力。新的理念正逐漸轉化為教學行為,但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經常會被重教師的“教”、重動作技術的學習、重身體訓練、重競爭意識的培養和“偽創新”教學等這些傳統的課堂被動、低效的現象困擾。這些都是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的,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努力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體育教師要認真解讀新課程理念,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新的視角對中學體育教學進行探索,努力開創大膽探討中學體育教學新思路。我認為可以通過運用以下教學策略,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采用游戲化教學
初中生比較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波動比較不定,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以游戲導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由于這些年齡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游戲”的結合。采用游戲法對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中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要在體育教學中多穿插一些游戲,盡量采用游戲化教學。
如教學內容均有耐久跑(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運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戲進行耐久跑的練習。既促使學生積極鍛煉,又達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學生不覺得累和討厭。運用“游戲化”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使學生既能廣泛獲取運動知識,又能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觸景生情”,可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求知欲。體育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配以生動的直觀教具、場景布置、服飾裝束、音響選用等,將會把學生帶入良好的教學情境之中,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促進教學高潮。
如教學立定跳遠中,以雙腳跳為輔助教學時,我讓有的學生充當小樹,讓有些學生扮“小樹林”,學生依次扮演“小兔”。依據創設的教學情境,把雙腳跳教學內容設計為“小兔蹦蹦跳”,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小兔操練”→“小兔舞練”→“小兔自練”→“小兔合練”→“小兔比練”→“小兔休練”。這樣六個不同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學習中。通過場景布置,將情景教學故事化,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價值的相關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故事,為體育課堂教學服務;將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到極大的滿足,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具有爭強、好勝、好比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既廣泛獲取運動知識,又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如在教學《50米快速跑》時可利用游戲和競賽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追逐跑、接力跑,這樣能充分滿足學生爭勝好比的心理需求。利用體操棒或實心球進行跨步跑,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速度,增加步幅。競爭性游戲在保證公平性的同時,在分組中要做到實力大致平衡,并且科學地分配練習的時間和次數,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適當貫穿帶有競賽性的游戲項目配合教學,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而且可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動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運用“表揚式”的評價
體育《新課程標準》在評價方面明確指出:“力求突破注重終結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評價重心應轉向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努力的過程。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過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努力和獲得的進步,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因此,體育課的評價要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注重每堂課中學生的表現情況。體育教師要合理采取“表揚式”的評價,激發學生的進取動機,促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更有信心地完成學習任務。如當學生完成一個體育動作后,就對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表揚式”的語言“你的動作完成得真好啊”,這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是一個觸動;在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時,可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果你能這樣做就好了”、“這次有進步了”、“能把這動作在怎么樣就更好了”等評價學生的動作,促使其向正確的動作努力。
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態和動作進行練習,讓學生兩手放在頭的兩側做兔的耳朵,然后雙腳向前跳。此前,教師可以說說一些“表揚式”的評價語言,如:“看誰最像小兔子,比一比哪只小兔跳得最遠!”這樣做的目的是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增強他們的好勝心理,最后進行練習,使學生更主動地練習。運用貼近學生情感的“表揚式”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以此激勵學生,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只有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從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與提高教學質量入手,合理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真正走向優化課堂教學之路,從而推進體育新課程。
參考文獻:
[1]李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徐瑞芳.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
[3]鄭春華.中學體育課程新理念與教學新策略[J].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