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
摘 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習作、學習習作、感受習作,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教學生活化操作是指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習作教學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運用相關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形成整體并適合學生發展的策略,充分體現習作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最終為生活服務的整個教學過程。語文教師應有效地運用習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書寫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
一、習作之本:走進生活
涓涓清流離不開源頭活水,好的習作離不開生活積累。生動、現實的生活是創作的基礎源泉。小學高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比低年級學生具有更多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要想提高小學高段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走進生活,不斷地訓練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的能力,如此寫出來的東西才更加真實、生動、感人。
如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情境;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角色的演繹中了解寫作的整體框架;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體驗等等。
二、習作之魂: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不必要求學生為了拔高立意而捏造事實,甚至是虛張聲勢,去寫一些表達相反的情感來取悅讀者,而更多的是貴在能在平凡的事件中表達真情實意,以真情實感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因此,在小學高段習作生活化的操作中應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真切體驗出發,通過對生活中的人、事等的觀察、體驗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只有真實的生活,才能誘發學生內心的真實;只有內心的真實,才能促進學生表達出真實的情感。
三、習作之語:個性表達
生活化習作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生活中來”,寫作教學中難免會出現抄襲、千篇一律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些現象,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去發現、體驗生活中的另一面,實現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有機統一,找到與眾不同的點滴進行個性化創作。
總之,在小學高段寫作教學中,應重視引領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走出課堂深入生活中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表達生活,最后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學會習作。
參考文獻:
羅素娟.有感于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課改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