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娣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以及現在全社會對教育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小學的班級管理顯得非常重要,然而班級管理就是對學生的管理。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就是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引導學生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和能力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師生關系;班級氛圍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人物,在班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班主任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知識,使學生的知識儲備得到提高,更要塑造學生的精神品質,使學生德才兼備,而這些都要通過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力來實現。下面就小學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級做出相關的探討。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尊重和理解學生
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學生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學生。小學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學生可能會比較調皮,但是作為老師一定要記得,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是故意搗蛋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真誠而善良的,要正確地引導他們。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味地服從。當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寬容和諒解時,學生的內心中就會更愛戴擁護老師,這樣在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配合,讓學生明白,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來管理班級。
2.掌握批評學生的藝術
無論是什么年齡的人都會犯錯誤,小學生正處于懵懂的年齡,很多道理并不了解,所以難免會犯錯誤。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班主任首先要理解,尤其是有些初次犯錯誤的學生,老師首先應該忍耐,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但這個年齡的學生內心天真而又脆弱,這時候班主任就要掌握批評的藝術。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他做的事情是不對的,然后正確地引導他,讓其明白以后不能做這樣的事情,既起到教育作用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不認為老師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們的貼心人。班主任應該積極地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很棒的,不斷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不斷地努力完善自我,并且與老師更加親近,這種情況下,學生更愿意配合老師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1.每個學生都要做班級的主人
班主任應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更愿意積極地維護班級的榮譽和利益,讓學生明白,這個班級也是學生的一個家,每個學生都是這個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應該維護這個班級的利益,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不僅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這個班級的管理者。這樣學生就會更加自律,更加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這樣,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工作會更加輕松,而且可以高效、高質量地完成班級的管理工作。
2.培養優秀的班干部隊伍
管理班級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班主任應該培養一支優秀的班級干部隊伍,這些班級干部可以配合老師一起來完成班級的管理工作。這些學生應該是相對優秀的,而且他們會以身作則,這樣在其他同學眼里他們就成了榜樣,學生在向班級干部學習的同時,自身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時,這些學生干部又會成為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橋梁,使班主任可以更加了解這個班級,也可以針對性地做出相應的管理。而且通過班級干部的傳達,學生也能更加理解老師的每一項安排,使師生之間更好地配合。
3.開展優質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感
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優質的、有意義的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使班級更有凝聚力,并且可以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集體是在全體學生在一起參加活動中慢慢形成的,只有在參加集體活動中才能體現出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精神,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如果沒有活動,集體就沒有生機,學生也就很難感覺到集體的存在。班主任通過采取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一些規章制度傳達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接受,并且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不會有壓抑感,也就更愿意配合老師。這樣班主任平時對班級的管理工作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角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備相應的管理手段,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愛作為管理學生的基礎,對于學生的錯誤要理解并通過積極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批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同時,良好的班級氛圍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基礎,只有和諧的班集體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更愿意配合老師,這樣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芳.成功的教育來自成功的藝術:教學中表揚與批評的藝術[J].新課程:小學,2012(11).
[2]海玉娟.如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