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訓華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方式和方法要求進一步創新,將數學理論性的知識轉化為容易理解的概念,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能將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理論數學轉化為生活數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法
初中生對數學的理解多數停留在小學課本上的基礎概念中,對數學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熱情很難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新的教學方式是對初中生學習數學產生新的興趣和熱情的最有效方法。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中復雜的理論性知識更是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所以,將數學理論生活化是學習數學的根本途徑,生活化教學不僅會提高學生的思維,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生活化教學對學生能力的提高
初中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成績方可提高。數學生活化教學并不是使學生與教材學習相脫離,而是將生活和教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對于學生,首先要讓他們了解到數學知識的來源,對數學有一定的了解,學習過程中便不會覺得陌生或無從入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抽象、復雜的理論轉化為與學生周圍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找尋與數學有聯系的實例,在此情況下,學生再研究數學問題時,腦海中建立的生活模型便會擬定出來,結合教材觀察、推理、研究,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長此以往,觀察生活,找出生活中有趣的數學模型,不僅會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最主要的是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發展和進步。
二、生活化教學對教師能力的提高
隨著課改的推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需要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法要新穎,而不能依照數學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學習氛圍不僅要濃烈,而且要活躍,在不緊張也不松弛的環境下傳授知識。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高新技術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從深層意義上看,生活化教學還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動力,理解知識的價值所在,提高學生自身思維和探索能力。總之,教學措施還在改進,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探究,將初中教學改進提高。
參考文獻:
聶紹清.淺談新課改與初中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