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梅
摘 要:初二第二學期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重點是議論。眾所周知,議論這種表達方式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容易讓青少年孩子望而生畏,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就讓學生寫純議論的文章,那后果可想而知。怎么辦呢?思忖再三,我打算從“一事一議”入手,引導學生先說說,再議議,最后再寫寫,由“敘”引出“議”,由“說”引出“寫”,這樣既符合學生閱讀與寫作訓練的實際,也符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
關鍵詞:閱讀與寫作;教學規律;文章重心
要引導學生寫好議論文這類文章,教師首先要命好題。因為是第一次寫議論文,難度不宜過高,命題的原則有三:一是命題限定的文章的表達方式應是敘議結合的。二是命題限定的選材范圍應是學生熟悉的、有話可說的。三是命題是論點型的,即根據材料提煉觀點以后再作專題訓練。根據以上三點,我命出這樣的題目:《這樣做不對》。
題目命出以后,向學生出示思考題:(1)將“這樣做”具體化,即要回答是“什么事”,“怎么”做的,可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某些問題或事情來談。(2)為什么這樣做不對,講講理由(可講道理、可擺事實等)。教師要求學生針對以上問題思考片刻后分組討論。學生發言踴躍,擺現象、談看法,各抒己見、滔滔不絕。通過學生的討論、發言,大家擺出了許多他們身邊不好的事情或現象,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方方面面都涉及了。
通過以上活動,“寫什么”的問題(材料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下一步就要引導學生研究敘議比例、敘議關系問題。又出示如下思考題:(1)《這樣做不對》這篇文章哪些內容宜用“敘”,哪些內容宜用“議”?“敘”和“議”的比例如何?(2)“敘”和“議”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討論發言之后,教師明確:《這樣做不對》這篇文章要求我們對事情的交代應用“敘”,對理由,即“為什么不對”的闡述,應用“議”。關于敘議比例問題,應以“議”為主,以“敘”為輔,議是文章的重心。敘應是概括的、簡潔的,不能像記敘文那樣詳細地敘。從敘議比例角度我們可以推出二者的關系:敘是議的基礎,是議的前提,是為議服務的;議才是文章的主體,是寫作的目的所在;議由敘來,議是敘的必然,二者高度統一。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為學生推薦范文若干,讀后讓學生分析:它們分別敘了什么事?講了什么理?敘議比例如何?二者關系怎樣?從而將上面講的知識通過例子分析再加以鞏固和強化,效果甚佳。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