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
一、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端正數學學習態度
農村學生對外界了解甚少,所學只是書本知識,再加上現在經濟利益的沖擊,多數學生家長不懂知識的重要性,對孩子漠不關心。導致學生產生了兩種學習態度:一是為考入重點高中學習;二是認為學習無用。針對這些客觀條件,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在思想上對學習有高度的認識。平時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講數學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認識到“知識存在于生活,存在于社會”,這樣就能使學生產生很強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慢慢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二、轉變教學觀念,做創新型教師
農村中學因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只側重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忽視了學生發展的需要,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與創新意識,成績成了教學的一切,這與素質教育的宗旨相去甚遠。因此,轉變農村教師的教學觀念迫在眉睫。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在于講授多少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作為中學數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討論能解決的不講,學生無法解決的點撥指導學生來解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學生生活單一,對學習沒有激情,對課堂教學內容更不感興趣,若教師一味靠講授,容易使學生養成惰性。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更新學生學數學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講完一道例題后要給予學生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同時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四、加強生活聯系,讓數學走進生活
近年來農村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學生努力學習的程度反而逐步下降,很多數學教師都有“反復強調的東西,學生總是記不牢”的感覺,殊不知是自己的教學離學生生活甚遠的原因。因此,教師要學會聯系農村生活來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現實社會,形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求學精神。如,這樣的設計:父母在外打工,每月能掙800元,加上工作量的計件費,計算出每月的實際工資。這樣既益于學生掌握知識,又讓學生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教學效果就很明顯。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師能夠利用適當的教育方法,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一樣可以在差的條件下,成為優秀人才。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