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

近日,通過報刊、網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北京乃至全國醫療領域盛傳著兩則消息:一是北京醫師協會疼痛專科醫師分會成立大會于2015年5月28日在京召開,首任會長由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科教院長王保國教授擔任;二是在此之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同意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這意味著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正式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直屬醫院。
“民營醫院院長出任地方學術機構的會長,民營醫院成為名牌醫科大學的直屬醫院,兩種情況在業內都較為鮮見。”這兩則消息之所以引人注目,緣于行業內外各界人士的上述認知。據記者了解,北京三博腦科醫院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十余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經成為新時期民營醫院的“成長標志”;而蘊含著“博醫、博教、博研”宗旨的“三博”這兩個字,也被賦予了中國優質頂級腦科醫院的品牌內涵,“三博模式”已經成為國內民營醫院的一面標識性旗幟。上述兩則新聞報道的內容,則標志著他們建院之初“致力于打造醫、教、研一體化的學院型醫院”的夢想之帆,已高高揚起,并駛向五彩斑斕的未來。
2015年6月2日下午,本刊記者奔赴香山腳下,在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三博腦科醫院科教院長王保國的辦公室里,對他做了深入采訪……
發軫:“三博”理念奠定崛起基礎
在采訪王保國院長之前,記者曾風聞“江湖”有關北京三博腦科醫院(以下簡稱“三博醫院”)的“創建傳說”有兩種版本:一是在2004年,欒國明、于春江、石恩祥此三位神經外科博士,秉持頂級醫療專家的學科資歷,從醫院“單飛”,又邀請了投資、管理專家張陽等,以4000萬元的資本創辦了“三博腦科”,三博醫院由此發軫。另一種“傳說”是:之所以稱之為“三博”,是三博醫院在發軔之初就確立了建院宗旨——“博醫、博教、博研”,并一直奉此理念前行至今。
對此王保國院長解釋說:“實際上這兩個‘版本都是正確的。三博醫院的創立,的確與這三位博士有關——他們都是我國神經外科泰斗王忠誠院士的博士,都在美國學習過,回國后都擔任過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病區主任;他們志同道合,2004年時機成熟時,就先后辭職,在復興醫院‘租借了100張床位,創立了北京三博復興腦科醫院……”
“至于‘博醫、博教、博研的辦院理念,也的確是在北京三博腦科創始之初就確立下來的。”王保國院長接著介紹說,“三博腦科在復興醫院開張的第一年,就收治了患者1100余人,完成了近千臺腦科手術。這樣的手術量,在北京市是位列前幾位的,而且其中大多是顱內腫瘤、癲癇、腦血管病等技術含量高、難度大的手術,其手術成功率為 98%,圍手術期死亡率為1.1%,比世界先進水平還要低0.4%。這說明‘三博理念的‘博醫,已經得到了最好的實踐。”
2005年,三博腦科成為首都醫科大學博士點、碩士點;2006年,“三博”成為首批衛生部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2007年,“三博”與天壇醫院、宣武醫院聯手組建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并成為學院三系……
到了2008年,三博腦科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融資,并遷址北京香山一棵松,其規模和醫療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自此向“博醫、博教、博研”的學院型醫院邁出了又一個堅實的步伐;也是在這一年的1月份,在天壇醫院工作了22年的麻醉學專家王保國加盟三博團隊,并出任醫院的醫療院長。在此之前的1997年6月,王保國教授即開始擔任天壇醫院麻醉科主任;自2003年4月開始,他又兼任了天壇醫院醫務處長和院長助理。深厚的醫學臨床、教學、科研成就和經驗,以及曾經的醫院臨床行政管理閱歷,為他接手三博醫院的醫療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保國院長對此總結說:“遷至香山,標志著‘三博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在此之后,三博醫院逐步獲得了眾多民營醫院鮮有企及的資質,其中包括醫保和新農合定點資格、國家神經外科重點專科、臨床醫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等。這說明在社會資本辦醫領域,三博醫院已經成為在神經專科領域取得成功的罕見案例,并為后來的擴張發展奠定了基礎。”
發展:以術循道謀求規模擴張
在三博醫院的大事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2010年6月,三博醫院成為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國抗癲癇協會臨床實踐與培訓基地;10月,成為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會長單位;12月,三博醫院榮獲“成長中國百強”第20名,并且是全國首家獲此殊榮的醫療機構;12月20日,三博醫院掛牌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成為新醫改背景下“學院型醫院”發展模式的典范,并獲原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改革創新獎”。
2011年,三博醫院的神經外科通過審核,成為原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再次驗證了其學科實力跨入了國家一流水平。
2012年3月,時任原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等領導蒞臨三博醫院考察、調研,充分肯定了三博所取得的成績,同年,三博醫院的發展經驗在北京市關于社會資本辦醫的大會上作為示范推廣……
記者注意到,在2010年的大事記中,首次出現了“學院型醫院”的提法。“其實,建設‘學院型民營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呂兆豐校長為我們提出的目標。”王保國對此解釋說,“在三博,每一個知名專家都帶領著一個團隊,而每個團隊也都有自己的學科特色。例如,欒國明教授的學科特色是癲癇和功能神經外科,我國的癲癇外科治療幾乎是由他從零做起來的;于春江教授擅長顱內腫瘤,尤其是垂體瘤和聽神經瘤,被譽為當前‘垂體瘤第一刀;石祥恩教授的特色是血管搭橋手術和顱咽管瘤切除術;閻長祥教授的特長是幕上腫瘤;范濤教授擅長脊髓脊柱手術;吳斌副院長領銜小兒神經外科;林志雄教授主攻膠質瘤;陳述花教授的特色是神經電生理技術和癲癇內科治療,尤其是癲癇的病灶定位;朱明旺是神經影像專家;張俊平是留美腫瘤化療博士等等;而我的團隊是神經外科麻醉、疼痛治療和ICU,是神經外科手術的堅強后盾。并且,在三博醫院,一個團隊就是一個整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相互協作,以至于在這種團隊協作制度中培養出來的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在他所處的領域獨當一面。應該說,三博的第二代專家如張宏偉、張永力、周健、宋明、周忠清等已經成熟,第三代專家如李守巍、關宇光、張明山、錢海等也正在茁壯成長。不僅如此,三博醫院中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也非常順暢,因為這是一種自三博創立初就具有的團隊文化;更重要的是三博擁有一個以張陽董事長為核心的、銳意進取的、團結合作的、目標一致的管理團隊。”
然而,《衣貫》有云:“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世,道則流芳千古!”對此王保國院長認為,一流的“醫術”是三博發展的基礎,但能夠更大化地普世的“醫道”才是三博快速發展的根本因素。事實上,所有熟悉三博醫院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三博模式”之所以在我國民營醫院行列獨樹一幟,其發展的根本,就在于他們始終以先進的醫療技術作為立院之本。在此基礎上,三博醫院在完成前期品牌建設后,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并開始布局全國。目前,他們已經邁出了“連鎖擴張”的大步伐——
2014年1月6日,昆明三博正式開業。三博醫院由此開始在全國進行集團化連鎖擴張。在當時,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文件剛剛出臺不久,國內醫療市場正值醫療投資風生水起之時,三博醫院邁出的這一步,剛好踏在了風口上。王保國說,“2013年6月9日,昆明三博正式通過昆明市衛生局及相關單位組織的三級專科醫院等級評審。該醫院也延續了三博醫院所實行的董事會領導下院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以北京三博醫院專家、教授組成醫院的核心技術團隊,同時實行醫療人才外聘制。”而昆明三博醫院的首任院長,便是王保國教授。
2014年12月30日,重慶三博長安醫院、重慶三博江陵醫院正式掛牌成立。這兩家醫院的前身,是均有70余年建院歷史的重慶長安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職工醫院,這標志著三博醫院首次參與國有企業醫院改制。對此王保國院長介紹說:“我們投入資金、投入技術,采取三博醫院絕對控股、醫院絕大多數職工參股的形式,分別對這兩家醫院進行了徹底的股份制改造。”王保國認為,“現在回過頭去看,2014年無疑是我們以技術為后盾,正式謀求向外擴張走集團化連鎖道路的第一年。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三家新的連鎖機構成立之后,三博醫院旗下的總床位數已經達到近1200張。”
發聵:三博模式成為國家樣板
三博醫院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在我國民營醫院領域創出了一個個“首家”和“唯一”,很多業界人士認為,三博醫院開拓了社會資本辦醫的新思路,跨越了公立與民營醫院的界線,打破了公立醫院對學院型醫院的“一統局面”。
如今的三博醫院,已完成2萬多臺神經外科手術,圍手術期死亡率低于0.5%,躋身世界先進行列。2011年,三博醫院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神經內科、麻醉學科兩個碩士培養點;目前已先后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863”“973”專項課題及北京市等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成功申請到北京市癲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市成立的腦重大疾病研究院依托的5家醫院中,三博醫院是唯一的民營醫院。與此同時,三博醫院在學科建設得到夯實的基礎上,率先在國內神經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領域開展多學科合作,成立“癲癇中心”“膠質瘤診療中心”“疑難疼痛會診中心”等,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
更為重要的是,2014年三博參與重慶長安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的公立醫院改制合作的舉措,不但在我國公立醫院改革中有著振聾發聵的效應,同時還被列為國家央企醫院改革試點項目。這意味著三博醫院探索的辦院模式,在社會資本參與國企醫院改制領域,已經成為“國家樣板”;而在采訪中,王保國則對三博醫院的發展之路定位于:該院探索了一條專家和投資人聯合辦高端醫療的路子,為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做了身先士卒的嘗試。
然而,如此快速的擴張,醫療人才的繼補無疑是三博醫院面臨的現實問題,何況神經外科又是“高難度”的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對醫療人才的要求更為苛刻。對此問題,王保國院長認為:“我國民營醫院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無法吸引、也無法培養一個專科領域的頂尖人才,這就是為什么在神經、器官移植、心臟等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專科領域,很少有優秀的民營醫院的根本原因。我們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肩負著原衛生部確定的首批全國神經外科醫師培訓基地之重擔,還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博士、碩士點和博士后工作站,已經培養了169名研究生,其在編臨床醫師88人,在研的國家級、省部、市級科研項目35項。由于我們對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視,老中青三代的梯隊已經形成,并逐漸建立了可持續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醫院主體神經外科的亞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均分別由知名專家領銜,中間層面由學有所長的中青年技術骨干作為中流砥柱,一線由以博士學歷、碩士學歷為主的臨床醫技人員構成,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后備充足的金字塔人才結構,建設了一個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人才梯隊。這為三博醫院規模的擴張和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人才保障……”
談及2015年5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北京醫師協會疼痛專科醫師分會成立大會,王保國教授感慨地說:“疼痛專科醫師分會的成立,旨在促進北京市各醫院疼痛專科醫師隊伍的發展,充分發揮專家的學術和技術指導作用,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我很榮幸,以一名民營醫院管理者的身份,成為這個學會的首任會長。這在全國醫療行業協會、學會中,的確是不多見的;這對我們三博而言,是激勵更是鞭策。我們將在北京醫師協會的領導下,嚴格執行疼痛學科管理工作的相關規定,規范專科醫師的管理,依法維護醫師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疼痛學科的診療水平,使北京市的疼痛學科科學、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而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同意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既是我國民營醫院首次與公立醫院站在同一個醫學院校“直屬方陣”的成功范例,更是三博醫院建設學院型醫院之路上的里程碑。面對這些,王保國院長談及三博醫院未來的發展規劃時說:“當前全世界的醫院功能大致可分為診療型、學院型和研究型三類。國內目前大部分醫院是診療型,少部分是學院型,而帶有創新性的研究型醫院則更少,國外其實也不多。三博的發展目標雖然是學院型醫院,但在以后,我們還會向研究型醫院的發展方向努力。未來,我們計劃在北京擴建一個國家級的高水平神經醫學中心,并以北京為中心、全國連鎖經營的發展模式,建設一流的神經醫學連鎖醫療機構,擴大醫療服務半徑,逐步實現三博的服務宗旨——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務!”
專家簡介
王保國,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和三博腦科醫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三博醫院管理集團副總裁兼醫療總監;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疼痛專業委員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師協會疼痛專科醫師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麻醉學系副主任。歷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醫務處處長、院長助理,亞洲神經外科麻醉和重癥治療學會會長,北京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會長,昆明三博腦科醫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疑難疼痛治療、神經外科麻醉、腦保護、血液保護等;曾承擔和參加完成國家“七·五”“八·五”攻關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生局等科研課題16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50余篇,獲科研成果獎13項;主編《實用呼吸機治療學》《頭面部疼痛治療學》《麻醉學英漢、漢英詞匯》《麻醉科診療常規》等著作,主譯《神經外科麻醉手冊》《麻醉醫師必讀叢書——疼痛醫學》《圖解疼痛治療學》《神經調控治療學》等。已培養博士后3人、博士生20人、碩士生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