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可

[摘要] 目的 探討降鈣素原(PCT)檢測對臨床抗生素使用的指導意義。 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通過實時監測患者血清PCT水平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對照組通過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水平以及臨床感染癥狀指導治療過程中的抗生素使用。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療程,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結果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抗生素使用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抗生素使用天數、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PCT作為細菌感染的重要炎性標志物,通過監測其水平能有效指導抗生素的應用,避免抗生素濫用,有效降低患者醫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降鈣素原;抗生素;白細胞;C反應蛋白,臨床指導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a)-0167-03
抗生素濫用是指對公共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抗生素誤用或過度使用[1],其后果是致病菌耐藥性提高,感染難以控制,抗生素毒副作用上升,部分患者容易出現嚴重變態反應。此外,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細菌后,部分不敏感細菌或真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導致醫療資源浪費??股貫E用是國內外臨床醫療過程中普遍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2]。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鈣素(calcitonin,CT)的前體肽,是機體細菌感染的敏感指標,目前是臨床診斷患者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指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標[3]。本院通過監測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血清PCT表達水平,探討其在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齡8~72歲,平均(36.55±15.80)歲;上呼吸道感染56例,支氣管炎64例,肺炎60例。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治療方法和措施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相關對癥處理,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觀察組通過實時監測患者血清PCT水平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按血清PCT表達水平≥0.25 μg/L時使用抗生素,<0.25 μg/L不使用抗生素;當其長期處于較高水平且下降趨勢不明顯時更換抗生素[4]。對照組根據患者入院時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水平以及臨床感染癥狀指導抗生素的使用。
1.3 療效評價
顯效:患者咳嗽、咳痰、發熱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實驗室檢查、X線平片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少許啰音存在,體溫恢復正常,實驗室檢查、X線平片檢查情況感染情況明顯好轉。無效:患者仍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病情加重或伴隨并發癥,實驗室相關檢查未見明顯好轉,甚至出現加重。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療程,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39,P>0.05)(表1)。
2.2 兩組抗生素使用率的比較
觀察組共有54例(60%)使用抗生素,對照組87例(96.67%)使用抗生素。觀察組的抗生素使用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646,P=0.001)。
2.3 兩組抗生素使用天數、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的比較
觀察組的抗生素使用天數、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調查顯示,我國醫療機構的抗生素使用率普遍達到了70%以上,明顯高于WHO推薦的30%使用率水平[5],預防和控制抗生素在臨床救治中的濫用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6-8]。以往對細菌感染的監測、檢測主要依賴于WBC、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CRP等,但其特異性相對較差[9]。PCT是血清CT的前肽糖蛋白,由116個氨基酸組成,是沒有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體物質,穩定性好,在正常人體內濃度極低,一般不能檢出[10]。研究顯示,在機體無感染的情況下,甲狀腺外的Calc-Ⅰ基因轉錄抑制,PCT限制性選擇表達于甲狀腺和肺的神經內分泌細胞上,當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以及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時,Calc-Ⅰ基因受到誘導且表達普遍性上升,在機體所有組織和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持續釋放,從而引發PCT的大量釋放,經有效抗生素治療后,PCT水平會迅速下降,但在局部感染病毒、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癌性發熱、移植物宿主排斥反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時PCT濃度不增加或輕微增加[11-12],因此近年來PCT檢測成為細菌感染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高的指標,受到臨床工作者重視[13]。本研究通過監測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表達水平,指導患者的抗生素臨床使用,結果顯示,觀察組只有60%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而對照組的抗生素使用率為96.67%,但兩者總體治療效果相似,提示PCT作為炎性標志物,是十分敏感的生物學指標,能及時反映抗菌藥物是否有效,進而科學指導抗菌藥物的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濫用,這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14-15]。此外,觀察組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通過PCT監測指導抗生素治療能顯著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治療費用,縮短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作為細菌感染的重要炎性標志物,PCT監測結果能有效指導抗生素的應用,避免抗生素濫用,有效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Riedel S,Melendez JH,An AT,et al.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bacteremia and seps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m J Clin Pathol,2011,135(2):182-189.
[2] 馬莉,孫光偉,許珣.血培養聯合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對菌血癥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25-26.
[3] 黃鶯,余榮環,黃運平,等.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肺炎診斷及治療中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2):143-144.
[4] 俞彩娣,張思泉.血清PCT測定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8):19-21.
[5] 張紅,趙花,白曉,等.探討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7):2337-2338.
[6] 李鈺.降鈣素原(PCT)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2007,9(24):24.
[7] 李毅.談談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嚴重后果[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22):97.
[8] 許欣宜,杜冀暉,張會生.定量與半定量檢測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8):2385-2387.
[9] 王芊.降鈣素原在感染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17):1025-1027.
[10] 吳寶花,梁雙吟,鄭淑霞.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診斷價值的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3, 35(5):82-84.
[11] 朱文秀,王福剛,賈雪芝,等.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8):2421-2422.
[12] 吳小琳.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12):1467-1468.
[13] 顧敏,包正軍,曾欣榮,等.革蘭陽性與陰性菌感染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6):449-451.
[14] 陸一鳴.降鈣素原PCT感染診治新技術[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0):2641-2642.
[15] 吳修宇,鄧夢,黎楊楊,等.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75-77.
(收稿日期:2015-05-06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