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利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經外周植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腫瘤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惡性腫瘤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PICC置管組53例,外周靜脈置管組52例。觀察兩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保留時間及化療藥物刺激所致外滲及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PICC置管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4.3%(50/53),外周靜脈置管組為82.7%(43/52),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ICC置管組的置管保留時間為(112.57±6.91)d,長于外周靜脈置管組的(1.7±1.1)d (P<0.01);PICC置管組的化療藥物刺激所致不同程度的外滲及靜脈炎發生率為0,外周靜脈置管組為48.1%(25/5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PICC置管安全可靠,可提高護理質量,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化療較為理想的靜脈途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PICC;外周靜脈置管;腫瘤;化療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a)-0180-03
靜脈輸注化療藥物是惡性腫瘤治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反復周期性的化療對血管損害較大,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可致使血管多處閉塞,容易引起靜脈炎和藥物外滲,給腫瘤患者帶來損傷和痛苦,因此針對腫瘤患者化療的輸液方式評估及選擇是腫瘤科護理工作中的重點之一[1-2]。正確的選擇不僅可保證化療周期性進展和化療效果,還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3-4]。目前,臨床上首選經外周植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給藥[5-6],但外周靜脈給藥仍是較常用的給藥途徑,為了進一步探討PICC置管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優勢,將本院腫瘤科分別采用PICC置管和靜脈置管穿刺途徑進行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效果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腫瘤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49例,女56例;年齡19~77歲,平均(57.45±6.12)歲;其中肺癌32例,直腸癌27例,乳腺癌15例,胃癌10例,子宮癌8例,淋巴瘤8例,骨肉瘤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PICC置管組(n=53)、外周靜脈置管組(n=52)。所有入選患者均經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血常規、肝功能、心電圖正常。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平均年齡、惡性腫瘤類型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置管步驟
1.2.1 操作前準備
化療前完善常規檢查,由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行化療知識宣教,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PICC穿刺前對患者及家屬解釋目的,操作大概流程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消除其過分緊張情緒。PICC置管材料為巴德三向瓣膜式4 Fr導管,長度為60 cm。穿刺時選擇上肢較粗直的靜脈,首選貴要靜脈,次選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本次研究組PICC置管患者均置管于左右貴要靜脈,乳腺癌患者避穿刺患側肢體。外周靜脈置管置于左右手背或左右側上肢淺表靜脈穿刺置管,留置針材質為威高潔瑞公司生產的留置針,型號24G×19 mm/Z-G。
1.2.2 操作方法
1.2.2.1 PICC置管 確定靜脈和插管穿刺點,測量患者插管部位到上腔靜脈的長度,患者臂與穿刺點成90°角,測量至穿刺點至胸鎖關節以后向下至第3肋間。皮膚消毒,戴無菌手套,患者臂下鋪無菌治療巾,以穿刺點為中心,碘伏棉球螺旋式消毒上下各10 cm左右到臂緣,消毒3次。更換無菌手套,鋪無菌治療巾,用生理鹽水預沖導管、連接器、肝素帽及穿刺針,導管侵入生理鹽水中。鋪無菌孔巾,暴露預定穿刺部位,由助手在距離預定穿刺點12 cm左右扎止血帶,以充盈血管。更換針套,穿刺靜脈,見回血,向前推進插管鞘,使之進入血管。將導管插入插管鞘,緩慢推進導管至所需長度。回撤插管鞘,注入生理鹽水,患者訴無不適,再次消毒穿刺點以10 cm×12 cm的3M無菌透明敷貼固定,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穿刺點,松緊適宜。做胸部X線檢查確認導管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定位置,才可進行輸液或化療。
1.2.2.2 外周靜脈置管 選擇手背或前臂彈性好、粗直、易于固定、活動方便的淺靜脈。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繃緊穿刺點遠端皮膚使靜脈固定,操作者手持穿刺針與皮膚呈15°~30°,針尖斜面朝上從血管上方穿刺進針,見回血后,降低持針角度,將軟管送入靜脈內,同時退出針芯,再次消毒穿刺點后用6 cm×7 cm的3M無菌透明敷貼固定。采用4 ml肝素生理鹽水溶液(濃度為12.5 U/ml)封管。
1.3 觀察指標
兩種置管方式的穿刺成功率,記錄兩組的置管保留時間,靜脈炎及藥物外滲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置管穿刺成功率的比較
PICC置管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4.3%(50/53),3例失敗后進行外周靜脈置管。外周靜脈置管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82.7%(43/52),其余9例接受再次或多次置管。兩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發生穿刺所致穿刺部位血腫、空氣栓塞等相關并發癥。
2.2 兩組置管保留時間的比較
PICC置管組的置管保留時間為11~286 d,平均(112.57±6.91)d,其中有31例患者經管靜脈化療共58個療程,13例患者因病情進展死亡后拔管。外周靜脈置管留管時間1~5 d,平均(1.7±1.1)d,兩組的置管保留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