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秋萍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全程護理干預防范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患者產生醫療糾紛的效果。 方法 選擇合適時機進行全程護理干預的一組為觀察組,按常規護理的一組為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就醫滿意率、產生醫療糾紛率。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產生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分別為9.1%和53.8%,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就醫滿意率98.5%高于對照組88.5%,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結論 通過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正確的全程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患者產生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可以維持和促進良好與和諧的的醫患關系,提高就醫滿意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全程護理干預;切口感染;醫療糾紛; 闌尾炎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3-13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on of medical dispute from complicated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appendectomy patient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appropriat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ncurrent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medical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resulting in medical malpractic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and appendicitis produces medical malpractice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1% and 53.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Medical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8.5%, higher than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88.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y choosing the right time to correct the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appendicitis patients hav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can maintain and promote a good and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mprove medical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Full nursing intervention; Wound infection; Medical malpractice; Appendicitis
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是普通外科較常見的手術,切口感染是闌尾切除術后常見并發癥,占腹腔手術切口感染的首位,其發生率為5%~20%,而一旦發生壞疽、穿孔,切口感染可達13.6%~54.4%[1]。醫療糾紛[2]通常是指因患者對醫務人員或對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不滿意,與醫方發生爭執而造成的,是患者對醫方的責難。闌尾切除手術對患者產生的風險性較小,但是在術后發生切口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延長了住院時間,也是造成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3]。然而,外科醫生往往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和治療切口感染上,一旦產生醫療糾紛,醫護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來處理該類糾紛,不僅影響了醫護人員臨床工作的效率,也影響了患者對就醫評價的滿意度。我科護理人員配合醫師采取了全程護理干預的方式顯著降低了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患者產生醫療糾紛的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將2012年8月~2013年7月行闌尾切術手術的患者192例作為對照組,將2013年8月~2014年7月所收行闌尾切術手術的患者195例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全部采取腰硬麻的麻醉下實施闌尾切除術;對照組平均年齡(36.6±2.7)歲,男108例,女84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08例,闌尾壞疽59例,闌尾穿孔并發腹膜炎25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4.5±4.4)歲,男110例,女85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11例,闌尾壞疽57例,闌尾穿孔并發腹膜炎27例。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對照組:對闌尾炎手術的患者由醫師在術前常規向患者及家屬術前談話中告知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對闌尾炎術后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發生切口感染后加強對該患者的感染切口和全身情況的觀察評價,并引導患者和家屬如何積極配合治療切口感染,預估治療時間延長的時限。在切口感染發生后針對患方提出的各種質疑給予詳細解答和處理,最后出院前給予患者填寫滿意度評價表。
觀察組:完成對照組同樣的診療護理的基礎上,針對闌尾炎術后無論是否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采用全程護理認知干預的措施,并全程融入護理關懷,發生切口感染后能接受感染的客觀事實并配合后續治療。具體做法是:經過專科知識培訓的護士擔任責任護士,分別在患者術后第1、2、3天行床邊護理時,一般選擇行管道護理或查房的時機,術后第1天的干預措施:(1)引導患者認識自己的病情屬于什么階段的闌尾炎,術后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的原因;(2)告知患者每天觀察切口的要點,發生切口感染的臨床表現;(3)留置腹腔引流管的重要性和觀察要點,并邀請患者和家屬觀察腹腔引流管內的引流物,特別是引流出的膿液,告知患者引流出膿液的患者特別容易并發切口感染,沒有發生切口感染一般的愈合時間為7d,而一旦發生切口感染后就需要延長住院天數,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這也是干預中最強調的一點。術后第2、3天重復第1天的干預措施,強化第1天的干預,評價切口愈合的情況及全身情況,在干預中融入護理關懷,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對自己的病情觀察密切,切實體會到護理人員的責任心,逐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第4~5天,患者沒有發生切口感染,切口愈合好,護理人員向患者確認,使患者放心;若患者發生了切口感染,干預的重點自然過渡到如何積極配合治療切口感染,預估治療時間延長的時限,提醒患者因住院時間長后需要申請更多的假期而做好請假的準備。接下來的治療轉歸,責任護士都必須每天觀察與評價,有針對性地給患者正面積極的暗示和語言,使患者建立信心并平和的接受目前的治療。最后出院前給予患者填寫滿意度評價表。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及對照組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的發生率、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引發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的就醫滿意度。患方提出爭執通過3次醫師護士詳細解釋仍不能令患方理解并接受,患方持續吵鬧3d以上,并向醫護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責難,列入發生醫療糾紛的范疇;患者能夠以平和心態理解并接受切口感染的事實并主動配合治療過程,住院期間無吵鬧,列為未產生醫療糾紛的范疇。切口感染患者產生醫療糾紛比率=(產生醫療糾紛患者/切口感染患者)×100%。患者出院填寫就醫滿意度評價表作為住院過程就醫滿意度的評價: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切口感染患者就醫滿意度=[(基本滿意患者+滿意患者)/切口感染患者總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與觀察組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發生術后切口感染患者引發醫療糾紛比例9.1%低于對照組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感染患者的就醫滿意度90.9%也高于對照組2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全程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醫療糾紛的產生,提高患者的就醫滿意度。
3 討論
切口感染是闌尾切除術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在化膿或穿孔性急性闌尾炎中多見。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應用,此并發癥已較少見[4]。外科醫生也往往認為通過術中加強切口保護,切口沖洗,徹底止血,消滅死腔等措施可預防切口感染[5],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是少數,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6],除病原體外,還有血腫、異物、腹壁脂肪過厚、腹腔引流不當、忽視無菌操作、手術時機及操作時間、縫合技術及局部組織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關[7]。闌尾炎術后發生切口感染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文獻報道可以完全預防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方法[8-11]。表中兩組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分別為6.7%、5.6%,也說明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是客觀存在的,僅從醫療的角度解決切口感染的問題是不現實的,目前沒有關于如何防范切口感染引發醫療糾紛的報道。
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引發醫療糾紛的患者方面的主要原因分析:在術前,醫師在術前談話中都將對術后切口感染的并發癥的可能性告知患者,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醫學知識并沒有做到普及社會大眾,患者對闌尾炎的相關知識往往一知半解,雖然術前有告知,但患者往往將這種告知僅當成一種可能性,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不大,而一旦發生切口感染,醫師護士無論如何解釋和倍加關懷,都很難改變患者的心理認知。患者往往和沒有并發切口感染的闌尾炎術后患者比較,反差巨大,切口感染后需要拆線、引流膿液,膿液的引流有一個由多到少的過程,一開始的膿液增多與術后發生感染前的切口對比令患者焦慮和擔心,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而帶來需要向工作單位延長假期的社會問題也患者加劇了不滿的情緒,周圍親朋好友的不恰當反饋,多種因素使患者產生了認知錯誤,首先懷疑醫師手術的技術問題,接下來對各種治療護理都產生了一種不信任的情緒,最終產生醫療糾紛。對照組中13例切口感染患者就有7例產生醫療糾紛,占了發生者的53.8%,即使醫師護士投入數倍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樣的醫療糾紛,也僅有3例患者對就醫評價是基本滿意或滿意,占了發生切口感染者的23.1%,因此,未加以護理干預的患者即使最后痊愈出院也對就醫評價滿意度很低。
認知干預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認知觀點來改變不良的情緒和行為的心理干預方法[12]。一方面患者術前因腹痛、焦慮等原因往往沒有集中注意力聽取醫師術前談話的內容,患者更關心手術麻醉是否成功,盡快解決其腹痛不適的問題,對醫師談及術后并發癥的問題沒有接收到充分的信息;一方面,急診手術前醫師也是注重手術前的檢查、簽字等準備,沒有太多的時間與患者或家屬細說術后并發癥的問題,術后醫師的查房也沒有形成一個規范的術后并發癥告知的模式,患者在發生切口感染前沒有得到有關切口感染充分的信息,導致了患者不容易接受這個客觀事實,與之相關的治療護理也不樂意配合。觀察組中11例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中只有1例發生醫療糾紛,10例對就醫評價是基本滿意或滿意,結果表明護士是醫師最好的工作伙伴,從護理的度分析患方對術后切口感染的認知過程找出對策,對所有闌尾炎術后患者進行全程護理認知干預。在切口感染發生的第1天開始就讓患者逐步地認識到切口感染發生的高危人群、臨床表現、治療時限,引導患方對切口愈合過程出現的問題正確認知,讓所有患者從生理、心理、社會上逐步做好準備,發生切口感染后,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全程融入護理關懷,讓患者心平氣和地接受切口感染這個事實并積極配合。endprint
護理關懷是一種主動關懷人的意愿、意識或責任,并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態度[13],實質是一種充滿愛心的人際互動,其目的是幫助他人達到生理、心理及社會文化的健康,減少或降低不適的程度[14]。全程護理干預中融入護理關懷,雖然需要護理人員投入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這樣的干預基于患者正確認知的過程,有助于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理解,增加配合度,融洽醫患關系,實際上也幫助了護理人員識別高危人群、環節,間接提高工作效率,成為防范醫療糾紛的有力保障。
針對闌尾炎術后尚未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采用全程護理干預的措施,讓患者和家屬從術后第1天開始具體了解闌尾炎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且全程融入護理關懷,從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幫助患者逐步認知切口愈合的過程,在最后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切口感染的客觀事實并積極配合切口感染后的治療,可以有效地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間接提高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效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Akkary E,Cramer T,Sadek M,et al.Appendicitis after appendectomy October 2013,Vo1.11,No.30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W V Med J,2010,106(7):28-31.
[2] 陳賢新,張澤洪.國內外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述評[J].中國醫院,2010,14(5):43-45.
[3] 萬石林.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21(18):216-217.
[4]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72
[5] 梁振家.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進展[J].蛇志,2011,23(3):283-284.
[6] 高素青,劉金淑.225例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9):3986.
[7] 劉萬峰.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9):1463-1464.
[8] 王桂先.闌尾炎手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醫護論壇,2010,17(23):181-182.
[9]王武.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3):647.
[10]張建同.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6):3756-3757.
[11] 喻逢春,姚小琴,莫偉林.預防壞疽或穿孔型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6):49-51.
[12] 俞雪芬,戴莉,李盛來.認知干預對牙科焦慮癥患者拔牙術中血壓和心率級痛苦體驗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3):282-283.
[13] Tanya V.Caring: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relevance to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6):1388-1395.
[14] 李惠敏,李曉玲.闌尾炎術后體質虛弱32例隨訪指導與護理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9):1270-1271.
(收稿日期:2015-0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