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明
摘 要:公司章程也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公司的“憲法”,公司的產生與運營直至最終解散,都離不開章程的約束。章程還是解決公司股東矛盾和公司治理問題的最高、最有效的文件。由于不同的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的特點,為便于公司自治,我國新《公司法》中在多處還特別注明了“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既表明了法律對于公司自治的鼓勵和保護,也體現了公司章程在法律上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中的重大作用。當然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多方面的風險,所以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的章程風險及防范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上市公司;章程;風險;運行
公司章程,一般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一般情況下,公司章程是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時候,公司的股東共同意思的表示,是公司今后運行的行為準則。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的基本特征。公司章程和《公司法》在公司運行活動的過程中,共同的調整和規范公司的行為。公司的章程作為一個公司運行的基本行為準則,對公司的發展和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它是一個公司存在的靈魂支柱。在公司成立之后的運營過程中,公司章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主宰公司的命運。
一、上市公司章程存在的風險
1.資金方面的風險
《公司法》中明確的規定,公司的章程應該載明公司的注冊資本,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的時間等。要求公司章程中詳細載明資金方面的情況,是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在運行上保持資金的流暢性和穩定性,以維護公司的正常運作。但是在資金方面的規定卻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例如對于股東出資的方式,如果公司章程對于不同的出資方式約定的不明確,出資時間不確定,未出資的違約責任不具體的話,如果在公司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出資方面的問題就會讓公司行為模糊,沒有準則可以規范。另一個方面就是上市公司在運行過程中的資金大決策方面的規定,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往往忽略了今后發展動態,沒有對公司在收購或是反收購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一筆帶過。但是公司在運行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大動作,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公司章程作為指引,往往會產生很多爭議,影響公司的正常發展。
2.人事方面的風險
為了公司更好的運作,我國公司法確定了分權治理的公司結構。《公司法》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等機構的職權進行了概括性的規定。但實際上,在上市公司的運行過程中,《公司法》的這些規定實行性并不強。每一個上市公司由于經營范圍的不同,所需要的行為規范是不同的。每一個機構對于自己的職能劃分不清楚的話,很容易出現越權,推托瀆職的現象。而《公司法》也只是規定了一個大框架,具體的還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進行進一步的明確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于各個機構的職權規定的不明確,很容易造成公司運行的混亂。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一般情況下會形成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三足鼎立的制衡。三會在公司內部對各個利益主體進行制衡,同時他們三權分立,保證公司在運行過程中保持最大的理性。在實踐管理中,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三會,對公司的運作至關重要。但事實上,很多上市公司沒有形成有效的三會,或是三會權利義務模糊。甚至有些上市公司關于三會的規定都不是很明確,使得公司在做決策時沒辦法達到三會互相衡制的狀態,讓一些股東自己監督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多大股東往往會作出一些損害公司的決策,例如很多股東會進行自我交易,提高各方面的價格,讓自己從中受益。這樣的行為會損害其他小股東的利益,對他們十分的不公平。更嚴重的是,個別有決定權的大股東利欲熏心,利用公司進行非法的勾當,使公司走向滅亡之路,讓其他的股東的投資成為泡沫。
3.股權轉讓的風險
股權是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股權在上市公司管理決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通常意味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因此,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權最終在誰的手里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大股東對公司的決策具有至關的影響。在決策上,擁有足夠份量股權的股東可以左右公司的各項大決策。在公司股權的轉讓上,一般《公司法》只是進行了框架性的規定,具體的規定還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來進行。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股權的轉讓規定的不夠詳細的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例如,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審查轉讓方的主體資格和企業的資信能力沒有詳細的規定,往往在股權轉讓的過程中會忽略這個問題,或是審查的不夠詳細。在利益的驅使下,轉讓方可能會故意提供虛假的信息,事后可能會使上市公司的股權落在目的不正的人手中,利用上市公司進行不正當的交易,阻礙公司的發展,損害廣大小股民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章程風險防范
上市公司章程中存在的風險會嚴重的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甚至會侵害到廣大的股民的利益。為了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應該對上市公司的章程風險進行防范,提前預防風險的發生,以免造成嚴重的損害。
1.重視上市公司章程的制定
在上市公司制定的規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上市公司的章程對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性。認真詳細的制定章程,根據公司的經營范圍,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章程。在制定公司章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嚴格的程序,對于制定主體也應該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章程的制定應當有專業律師和專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參與,由他們對章程進行專業上的把關。同時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也應該轉變經濟市場對章程的傳統觀念,更加重視公司章程。
2.完善對章程的法律規定
要想減少上市公司章程的風險,應該從源頭開始防范。首先應該完善關于上市公司章程的法律規范,對上市公司章程的規定具體化,而不是框架性的規定。在現有的法律規章對上市公司的章程要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加嚴格的要求。
3.加強監督力度
對于上市公司章程的地制定,如何能夠有效地防范其風險,其根源就是加強監督的力度。首先是自我監督,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司章程的過程中,因該進行自我監督。公司本身的監督管理層在其制定的過程中應該全方位的對其監管,及時地發現其問題進行改正。其次是上市管理機構,在公司上市之時,應該全面地檢查公司的章程制定規范與否。同時在公司的運行過程中也應該根據公司的運作而時刻對其進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