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平 文太鳳 燕鵬 趙少波
(山西中醫學院體育部 山西太原 030024)
山西省中學武術課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淺析①
劉海平 文太鳳*燕鵬*趙少波*
(山西中醫學院體育部 山西太原 030024)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該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當前山西省中學武術課程教學開展現狀情況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與探討,通過對山西省48所主要中學進行抽樣調查統計,既包括師資設備優質的重點中學,也包括規模較小的普通中學。調查得知目前山西省中學武術課教學開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山西中學生武術課教學的開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武術在中學教學中的對策,為山西省中學武術教學更好且全面落實和更好的開展提供理一定的論依據。
武術教學 中學課程 現狀調查 對策分析
武術屬于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還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武術注重內外兼修,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有著良好作用。作為東方文化的瑰寶,它的普及、發展、傳承無疑依賴于教育。當前,武術在山西省的中學教學中開展的現狀并不樂觀,許多因素制約著山西中學武術教學的發展,使得山西省中學武術教學發展遇到了瓶頸。
該文對山西省48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學進行比較系統的調查,了解我省中學武術課教學現狀,跟據目前山西省武術教學開展現狀,提出了有利于中學武術教學的對策與建議,使武術這個傳統的體育項目能夠發揮它的的教育價值。
該文主要對山西省中學武術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該文研究對象:山西省48所主要中學進行抽樣調查統計。范圍覆蓋太原、大同、長治、晉城、呂梁等10個市級中學,以及清徐、太谷、文水、靈石、榆次、壽陽、祁縣等28個縣區級中學,既包括師資設備優質的重點中學,也包括規模較小的普通中學。采訪人群主要為:省內各中學體育教師。每一份調查問卷代表一所中學的武術課程教學情況。
圖1 所在學校體育課開展武術選項課嗎
圖2 高中武術教學內容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上網檢索文獻數據庫電子資源,以及翻閱中學武術教學文獻,對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分析研究,并撰寫文獻綜述。
1.2.2 問卷調查方法
根據論文研究的需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個案調研法等對48所中學的體育教師代表進行采訪,以了解其所屬院校的武術課程開設情況,共發放問卷98份,回收69份,其中有效問卷48份。該文將以這48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與研究,以獲得第一手數據信息。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運用E x c e1軟件對問卷收集的資料數據進行系統的統計學處理,并用計算機作均數、運算、標準差、顯著性差異等方法進行分析,得出的相關結果作為研究結論的客觀數據支持。
圖3 初中武術教學內容
圖4 體育教師參加武術培訓情況
圖5 學校擁有武術器材情況
圖6 學校舉行武術比賽情況
2001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進一步強調了武術被列為中學體育必修課程的重要性,2005年將全面貫徹中學武術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課程改革精神。從圖1可以看到,目前我省中學武術課的開設情況覆蓋率僅為52.08%,也就是說占有率為47.92%的中學尚未開設武術選項課。已開展武術課的學校中,初中三年共占用約18至20個課時,高中三年共占用約24至26個課時。但多數中學的實際教學并沒有按要求完成課時數,大部分學校只上4~6節課,之后就被籃球課和田徑課所代替。部分學校教師為了提高考試成績,甚而私自將武術課換為文化課補習課,占用了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
這主要是由于,目前升學率才是主要評判一個學校優劣的重要標準,學校把主要教學內容都放在文化課學習上,所以武術教學在中學教學中得不到重視,僅限于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武術相對于其它體育運動項目人們了解的更為不多,很少有人認識到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有防身、修身、育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真正內涵。此外,社會上對武術文化本身的忽視,未將其視作一種修身養性的中國化特色體育項目,也是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對武術教育工作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進而導致這一國粹民族運動漸漸被忽視。
武術教學內容豐富,有武術操、五步拳、形神拳、三路長拳、初級劍、太極拳、形意拳、散打、鞭桿、少年長拳等運動項目,但由于教學場地、教學課時等局限性問題,在山西省中學的實際武術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能開展。
通過本次調查統計,如圖2、圖3顯示,在所列出9類武術項目中,初中與高中所采取的教學內容有差別:高中主要集中在形神拳31%、太極拳20%、五步拳16%及初級劍11%等幾類;而初中主要集中在五步拳27%、形神拳16%、武術操15%及三路長拳13%等幾類。且圖表中各類項目分布情況較分散,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梯度差距。這說明,目前的武術選項課教學內容龐雜,尚未經過教育部統一的系統歸類和編排,教學過程隨意性較大。
武術是系統性、延伸性、綜合性較強的體育項目,所以系統化的武術教學尤為重要,其中尤為要注意的是應從基礎教學開始,打好扎實的基本功。中學生由于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武術,并且身體素質也不是很好,這給武術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致使中學武術教學加大了教學難度。
所調查院校中僅有47.92%的中學聘用具備武術專長的教師任教,其余院校多采用非武術專業的授課老師代替充數,教學的目標意在完成教育部下發的課時指標,而非真正教會學生專業的武術技能。
圖4對山西省中學體育教師參加武術培訓的情況進行了統計,50%的教師接受過省市培訓,參加縣區培訓的27.08%,學校培訓12.5%,全國培訓8.33%,僅有18.75%的中學體育教師未接受過武術專長培訓。這說明山西省對中學體育教師的武術專業素質還是有一定的要求,但必須承認其普及程度尚未形成規模。
武術是技術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對教師的要求相當高。但調查顯示,目前我省中學的武術教師并非都由武術專業的體育教師組成,大部分只是在大學學過基本套路,學習時間短,這樣的體育教師的專業武術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限制了武術在中學的開展。
本次調查采訪的48所學校中有26所采用了統一的教材作為教學范本,所占比例并不大,只有5所重點院校采用了隨書附贈光盤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現如今,我省中學的《課程標準》中雖已提出武術課需設為必修課,但各校在教材、大綱或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仍呈現魚目混珠的現象。
武術課程的訓練場地、武術器材等硬件設備條件也存在問題。目前79.17%的院校采取室外教學,6.25%的院校采取室內教學。武術課程的開展,需要專業化的訓練場地。譬如,太極拳、武術操等較適合室外場地,而散打、鞭桿等則較適合室內訓練場地,因此硬件設備的建設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武術項目類型相結合,區別化對待。
此外,如圖5所示,大部分校方對于武術器材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武術器材種類不夠多樣化,且缺乏專業化武術設備;二是數量不足,多數武術器材僅用于體育教師的示范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訓練時人手一件的庫存。武術器材是武術教學的硬件設備,尤其對于刀槍棍劍的教學過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器材不充分,再好的理論教學也只能限于紙上談兵。
區別于傳統的足球、籃球及排球等競技類項目定期訓練并參加正規比賽,中學的武術比賽尚未形成例行規模。79.17%的學校不舉行也不參加武術比賽,所占比例相當龐大;14.58%的中學舉行本校內級別的競技比賽;其余參加省市級的比賽尚且會有一些,占據10.42%;縣區級比賽更是少之又少,僅8.33%。且參加比賽的中學生武術水平整體質量不高,學生缺乏長期且系統的專業化武術訓練。(見圖6)
調查統計的數據也顯示,僅有20.83%的中學舉行定期的武術訓練(包括每天訓練,或每周訓練),其中臨時集訓的占據33.33%,而占45.83%的絕大部分中學沒有定期的武術隊訓練。各院校在招生錄取時的武術特招生更是少之又少。
缺乏規模化的武術比賽,便導致缺乏一種激勵機制提升師生對武術項目的興趣,進而派生的問題也就是缺乏正規系統化的定期中學武術訓練,這正反映了對中學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將武術這一中國傳統民族運動提升到與足球、籃球等運動項目同等級的高度。只有從小抓起、從基礎教育階段抓起對武術課程的普及,才能形成武術教學推廣的良性循環。
武術比賽是武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其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一是武術比賽有利于將我國傳統民族運動發揚光大,以無形的方式將武術宣傳推廣出去;二是武術比賽是檢驗教學質量高低的最好標準,有利于武術教學的正規化發展;三是通過競爭可以形成激勵機制,極大提高師生的授課興趣,增加教學互動,營造積極的武術教學氛圍,促進武術教學的良性發展。
通過山西省政策上的支持、教育資源專款的撥放,學校積極參與配合,師生對武術項目的定期定點訓練,以促進中學武術比賽規模化推廣,形成系統化的、科學化的、正規化的武術教學方式。
本次調研發現目前我省中學并不缺乏對武術課程的興趣和需求,但受限于缺乏專業的武術教師,使得部分學校的武術課程遲遲不能展開。高等院校應近一步加大武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才能為武術教學提供專業的武術教師。系統正規化的中學武術教學急需專業化的武術教師,而專業的武術教師需來自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儲備與輸出。古諺云“十年磨一劍”,短期的幾年武術教學難以造就人才,由此不難看出,中學武術的開展工作并不局限于中學教育本身,其所需要的是一條貫穿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環的教學鏈條。
另外,中學體育教師被聘任之后,也需要定期進行武術培訓,制定規范的教師考核標準,保證師資水平的優質化,營造一種互動式的健康化的螺旋式上升的優秀教學環境和氛圍。
在武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選取上:一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要以組合動作為主;二要有利于調節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教學的趣味性的提高,避免疲勞機制的產生,要抓住中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三則要注意結合初中生與高中生不同的身心特點,區別化初高中兩部分不同的教材內容。
目前中學武術教學的硬件設備還十分缺乏,這極大的限制了武術教學的開展工作。良好的教學設施是上好武術課的基本條件,學校領導應重視改善武術場地以及器材設施,這是發展各校武術運動的基本任務,也可確保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安全性。
2007年10月召開的全國武術段位制工作會議上討論決定,形成了目前3檔9段12級的段位等級設置,1-3段為初段位,4-6段為中段位,7-9段為高段位。將武術段位制評定引入中學武術教學以及小學武術教學,需建設一套適合中小學武術教學工作的大綱標準:譬如提出小學武術課程學習1~2段,中學武術課程學習3~4段,大學武術課程學習5~6段等一系列類似的制度。
武術段位制是中國武術協會制訂并實施的一項全面評價習武者武術水平等級的制度,是在繼承歷史傳統,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而出臺的等級制度,是武術現代化發展的制度保障。武術課在中學體育課上的開展要有具體的內容和切實可行的措施,段位制是推廣武術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有力驅動。學校通過武術段位制制定的規范武術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并通過武術段位制的晉級、晉段來帶動和引導青少年對武術的興趣,逐步進入武術鍛煉行列,這也是該文進行研究的基點和出發點所在。
武術運動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國粹,不僅具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作用,更是體現著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傳承下來的哲學、醫學、史學等文化之精髓。在中學體育課中,武術有著與其它體育項目不同的特點和價值,有著與其它運動項目不同的技術特點。這是對中學武術課進行改革的基礎和依據。
從目前我省在中學武術體育教學開展現狀來看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要解決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并非一朝一夕才可以解決的。改革現行中學武術教學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各方工作的配合。我們首長應肯定武術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塑造健康體魄、健全人格特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應采用更多的教學方法、形式多樣的授課手段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全面提升中學武術教學質量。
參考資料
[1]林秋平.當前中學武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0):180.
[2]吳健俊.論中學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J].搏擊·武術科學,2005(1):57-59.
[3]袁五洋.淺談中學武術教學與素質教育[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1):72-73.
[4]王紅妍.遼寧西部地區城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1(2):157.
[5]劉忠欽,張旭昌.對桂林市中學武術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8):25-26.
[6]張秀萍.淺析呼和浩特市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師,2011(14):101.
[7]朱中堯.上海市中學武術課開展現狀的調研[J].科技信息,2010(11):268.
[9]楊帆.上海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1(9):88-89.
[10]張豐利.中學武術的教學現狀淺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9):43.
[11]楊劍文.中學武術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發展對策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0(6):120-121.
[12]尹海,張瑞潔,王躍.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和發展策略探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0(12):72-74.
[13]黃龑.論生命化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建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92-95.
G633
A
2095-2813(2015)01(c)-0147-03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項目(W S H2014 C016)。
劉海平(1978—),女,河北遵化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管理。
文太鳳(1960—),女,山西太原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燕鵬(1981—),男,山東廣饒人,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趙少波(1960—),男,山西太原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