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珂
【摘 要】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2014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4.77%,城鎮常住人口達7.5億,然而近年來在環境和資源上遇到的瓶頸已在不斷提醒和催促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轉變。低碳發展是中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通過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及建立,對各地低碳建設的規范和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將有助于早日我國建成智能城市、生態城市,推動城鎮化向集約、智能、綠色以及低碳的發展方向前進。
【關鍵詞】低碳城鎮化 低碳社區 低碳城市 評價指標
1 低碳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氣候安全方面屢次彰顯了大國責任,2014年11月與美國共同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計劃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提出達到碳排放總量峰值的時間。由此可見,低碳發展是中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
2 低碳社區建設進展及評價指標體系
社區是承載城市人口最基礎的單元,因此建設低碳城市必然不可缺少建設低碳社區這一重要環節。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低碳社區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氣候[2014]489號),明確了開展低碳社區試點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低碳社區試點建設的主要內容,并計劃到“十二五”末在全國開展1000個左右低碳社區試點建設。為指導和推進低碳社區試點建設,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指南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5]362號),指南的核心內容關于指標建設及評價進行了闡述。針對既有社區,設定了9類一級指標和32個二級指標,覆蓋了既有建筑、基礎設施的改造和社區環境、運營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提升等方面;針對新社區,設定了10類一級指標和46個二級指標,覆蓋了社區低碳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這樣的評價指標體系,一方面可以協助了解社區建設的碳排放情況“家底”,一方面可以準確監測評價社區的低碳建設及實施方案,從而可以預測引導低碳社區建設的下一步措施;將成為評估低碳社區建設的有效工具。
作為世界上節能最先進的國家,日本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的經驗可以供中國借鑒。在日本,“低碳”觀念深入人心,習俗障礙減排方面的經驗包括家電產品能效標簽制度建立,以及能源診斷員制度,都將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排放做到了指標量化,促進家庭節能。
3 低碳城市評價體系研究進展
城市產生了全球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學界一致認同低碳城市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對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評價方式尚未達成普遍共識。從世界各國的低碳城市建設經驗來看,城市規劃、能源結構、交通方式、建筑質量、生活消費等方面都有所涉足。行之有效的評估考核標準和科學可行的評價方法無疑是監測評估國家建立的各低碳省市建設效果的有效工具。關于低碳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有多種學術觀點: 如有學者認為從碳足跡維度、城市發展模式維度、經濟發展維度、社會發展維度四個維度構成立體的低碳城市發展指數對低碳城市進行評價,形成系統的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2014年12月,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0次締約方大會期間共同發布了首個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用標準——《城市溫室氣體核算國際標準》(GPC),GPC將通過有力和清晰的框架、可信的排放核算和報告實踐,幫助城市建立排放基線、設定減排目標、制定針對性更強的行動計劃并追蹤減排進展。
從中國低碳社區試點的建設經驗來看,低碳城市的建設也亟需國家出臺類似的《低碳城市建設指南》,搭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4 結語
低碳城鎮化將成為我國城鎮發展的轉型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通過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及建立,對各地低碳建設的規范和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將有助于早日我國建成智能城市、生態城市,推動城鎮化向集約、智能、綠色以及低碳的發展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任澤平.日本低碳城市建設的基本經驗[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4(6):54-55.
[2] 高朋釗,侯素美.國內外低碳城市研究現狀比較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229-230.
[3]低碳工業網.首個全球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發布.[EB/OL].http://www.tangongye.com/CarbonAsset/NewShow.aspx?id=7277,2014.12.11